临终诗


清·张九钺

担柴运米百无能,自读楞严自剪灯。

夜半万缘钟打尽,前身南岳一枯僧。

这是一首妙悟真如、证得菩提的禅诗。诗人临终之时,面对死神,霎时悟出尘世的一切都是过眼烟云,“若无世人,一切万法,本无不有。故知万法,本因人兴;一切经书,因人说有。”(《坛经》三〇)待到“万缘”都“尽”,诗人依旧是“枯僧”,“枯僧”原来是菩提。

“担柴运米百无能,自读楞严自剪灯”,诗人概述了自己一生的禅修生活。据《五灯会元》卷三《庞蕴居士》记载:“一日,石头问曰:‘子见老僧以来,日用事作么生?’士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偈曰:‘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偶谐。头头非取舍,处处没乘张。朱紫谁为号,北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并搬柴。’头然之”诗中的“担柴运水”,即如庞居士所言“运水并搬柴”,其中自有禅机。诗人则更上一层,以己“百无能”否定之,暗喻禅者应“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每日“自读楞严自剪灯”,万事俱不关心,“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五灯会元》卷三《百丈怀海禅师》)

“夜半万缘钟打尽,前身南岳一枯僧。”据符葆森《国朝正雅》引《湘潭县志》云:“九钺父垣祷于南岳而生九钺。七龄时携之游毗庐洞,寺僧异之,曰:‘郎君貌何类吾师之甚也。’因出句属对曰:‘心通白藕。’九钺应声曰:‘舌湧青莲。’僧大骇,鸣钟聚徒众膜拜曰:‘先师圆寂时留此偶句,云后有对者即我后身。今郎君前身莫非吾师而何?’后九钺老且病,一日,其子世津自外入,瞥见其父脱儒冠,出怀中僧帽戴之,飘然而去,追之不及,亟入省视,九钺伏枕如故,惟口吟云云,遂卒。”这一段记载,也许是诗人去世后的附会之辞,但由此亦可了悟佛门三生之说。僧是佛门三宝之一,佛是过去的僧,僧是未来的佛,诗人既已悟前生,定知后生,“化身、报身及法身,三身元本是一身,若向身中觅自身,即是成佛菩提因”(《坛经》五三),诗人以身示法,息却“万缘”,身入寂灭,从此再也无恼无欲,自然是真正解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