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白发


清·无名氏

人见白发愁,我见白发喜。

父母生我时,惟恐不及此。

这是一首充满禅趣的小诗。袁洁《蠡庄诗话》云:“有数人以白发为题,将赋诗,尚未落稿,有挑水夫某,过而闻之,立吟云云。自然真挚,合座为之失色。某平日粗解文意,并不甚通,诗由天籁,信然。”这首由挑水夫吟出的小诗,一反前人旧套,对“白发”表示欣喜,这既是作者心胸旷达的表现,也是作者暗合禅理、妙悟真如的说明。

“人见白发愁、我见白发喜”,“白发”,乃衰老的象征,人莫不悲之。然对禅宗而言,“亦不睹恶而生嫌”(《景德传灯录》卷三引达磨之偈),面对衰老的必然到来,一味的厌恶,根本不能摆脱烦恼,只有顺应自然,以禅心超然处之,自然是只有禅悦而无悲凄。

“父母生我时,惟恐不及此。”后两句点明作者为何见白发而喜。从个人来说,“白发”意味着衰老,生命短促,的确可悲。但从“薪尽火传”的过程来看,“白发”并不意味着生命即将走向终结。而且,就禅无处不在,是心是佛、是心是法的理论来看,佛乃过去的人,人即将来的佛,“白发”丛生,无病无灾,正是人生平安禅悦的体现。所以,父母盼儿女,亦是以长命百岁为最好祝愿,“白发”的出现,又可视为一生平安的象征。若人至“白发”之龄,又无世情牵累,既不起心造恶修善,又不虚妄地去求修道学法成法,任运自在,即为解脱,有何处而来“白发”之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