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吟


邵雍

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字尧夫,谥康节,人称百源先生。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吕公著等过从甚密。他根据《易传》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虚构了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成为他的“象数之学”。他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亦即“道”、“心”。太极永恒不变,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按照他所说的“先天图”循环变化。他从中国古代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和某些历史现象出发,提出了“皇、帝、王、霸”四期的历史退化论。

桃李因风花满枝,因风桃李却离披。

惨舒相继不离手,忧喜两般都在眉。

泰到盛时须入蛊,否当极处却成随。

今人休爱古人好,只为今人生较迟。

邵雍是一位哲学家,他的这首小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诗或以理语胜,或以理趣胜。这首小诗显然是以理语为胜之诗,诗中的桃李不过是作者议论说理的媒介。

“桃李因风花满枝,因风桃李却离披。”诗中的“因”即凭借。“风”,指东风、春风。“离披”,原指分散,此指坠落。春风和煦,阳光明媚,凭借着春风的吹拂,桃李之花相继盛开。“花满枝”,即盛开之貌。但是,花开自有花落,吹开了桃李之花的春风,同样可以把桃李之花吹得纷纷落地。

“惨舒相继不离手,忧喜两般都在眉。”桃李之花,鲜艳可爱,睹之令人心旷神怡,喜不自禁。而落花之际,飘飘洒洒,令人神伤心沮。诗中的“舒”、“喜”二字状花开之时观花人的盎然兴致;而“惨”、“忧”二字写花落之时观花人黯然神伤的沮丧心情。可是,有花开则就有花落,况且花开之后一定伴随着的即是花落。因此,诗人才唱道,惨淡与舒畅前后相继,决不分离;忧愁和喜悦两种表情也相继并现于眉梢。

诗名《桃李吟》,其实到此已吟完桃李,下文所吟不过是由桃李而生发开来的哲理。诗中的“泰”、“蛊”、“否”、“随”是《易经》古十四卦中的四个卦名。其中“否”卦为凶卦,“泰”卦为吉卦。“泰到盛时须入蛊,否当极处却成随。”“泰”卦到达顶盛必然要进入“蛊”卦,“否”卦达到极点却会转成“随”卦。

这首诗讲的是相生相克之理。对于“桃李”来说,春“风”既是吹开桃李之花的信风,又是吹落桃李之花的信风,可以说生之败之皆因风。花开必落。再说惨舒忧喜,它们也是相继相随。至于否泰之卦,同样是否极泰来。最后谈到古今。今人总爱古人好,其实,今与古也是相生相克的。如果今人生活在古人之世,也未必即认为古人好。之所以今人爱古人,实在是因为今人未有生活在古人之世,对古人并不了解之故。

作为哲理诗,邵雍之作,有枯燥说理之嫌,但其充满发展变化观点的诗句还是值得人们去玩味思索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