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谥文,又称王文公。庆历二年(1042)进士及第。历任鄞县知县、常州知州、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神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实行新法。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九年(1076)再辞相位,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司马光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忧愤病死。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创作以论说文成就突出;他的诗歌自成一家,政治诗、爱国诗、山水田园诗、集句诗成就都很突出。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陵霄不屈已,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此诗为咏物述志之作。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天质”,乃天赋、天性。“森森”,形容树木的繁茂。孤桐根深叶茂,似乎它的天性即是枝叶繁茂。古人所指的一寻,乃七尺或八尺之长。“几百寻”为泛言其高,并非实指。孤桐不仅枝叶繁茂,而且高高耸起。这两句貌似客观的叙写之中已包含着作者对“孤桐”赞誉。
“陵霄”四句则撇开其形,独赞其神。高高耸立的孤桐,笔挺直立,毫不弯曲,似乎不把万物之上的云霄放在眼里,即使是迫近云霄,也决不弯腰屈身。而它深深扎在地下的树根,却是根须扶疏,吸吮着大地提供的营养。年岁越大,其根也就更加粗壮;烈日愈甚,其叶的阴凉也就愈加浓密。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礼·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南风,古歌名。《孔子家语·辩乐解》云:“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解愠”,即消除怨怒。桐木制琴,历史悠久。《诗·鄘风·定之方中》诗即云:“椅桐梓漆,爰伐琴瑟。”这棵孤高繁茂的梧桐,自言,如果身当圣明之世,需要消除百姓心中的怨愤;那么,它情愿被砍伐下来,去制成可以歌唱《南风》之歌的五弦琴。
这首咏物诗,略形重神,高度赞扬了孤桐耿介不屈的性格和勇于献身的精神,自述了个人的襟怀与抱负,同时也含蓄地讲明了为人之道。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