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与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与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进士。他主张改革,但在做法上与王安石的激进改革不同,由于他在地方官任上对新法流弊有揭露,故被下御史狱,贬黄州。哲宗立,高太后亲政,苏轼入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因其不同意司马光不分轻重的罢除全部新法,遂外任杭州等地。哲宗亲政,他被贬惠州(今属广东)、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立,他遇赦北归,第二年(1101)七月病卒常州。苏轼的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成就居宋代诗人之冠,他的词开创了豪放词风,他又是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因此,苏轼是一位文艺全才。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苏黄米蔡。

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谁知此凝神。

晁补之,字无咎,“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可,姓文,名同,字与可。皇祐进士。曾任湖州太守,世称文湖州。善画山水,尤长墨竹。自谓“画竹必先胸有成竹,不能节节叶叶为之。”其后学者甚众,称为“湖州竹派”。苏轼本人不仅提出过“神似”、“传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在画史上有影响的见解,而且他本人亦善画竹石,学文同而又自具风格。因此,苏轼论画,特别是论文同之画,往往极有见地。

庄子讲“坐忘”。《庄子·大宗师》言:“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谓坐忘。”这里“坐忘”,即物我两忘,澹泊无虑的境界,此诗诗中的“嗒然遗其身”,即是庄子所称的“坐忘”。《庄子·齐物论》曰:“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天而嘘,答焉似丧其耦。”《释文》云:“答焉,本又作嗒。”据此,“答焉”,即“嗒焉”,也即诗中的“嗒然”。“嗒然丧其身”,即“答焉似丧其耦”。

此诗首二句,直捷了当地点出文与可画竹的特色是“见竹不见人”。次二句承上,进一步指出,文与可画竹之时不仅是不见人,甚而忘掉了自身。忘我与忘人相比,显然是大大深入了一层。第五、六句,则点出文与可如此投入的画竹,当然是新意迭出了。诗末二句,诗人不无感慨地叹道:当今之世,已经没有深谙坐忘之道的庄子,那么谁能做到如此深入的聚精会神呢?

通览全诗,作品讲的是文与可画竹之道。文同画竹,与众不同,除了他个人所讲的胸有成竹之外,苏轼此诗点出了他的另一个成功诀窍,那即是投入,全身心地投入,投入到忘我的境界之中。细细思来,苏轼所言的文同画竹之道,也是一种成功的为学之道,处世之道。研究任何一门学问,办成任何一件事情,无不要全身心的投入,舍此则无成。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