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论衡·书虚》:延陵季子出游(1),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2),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采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3):“何子居之高(4),视之下,仪貌之壮,语言之野也(5)。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6),请问姓字(7),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8),何足语姓字!”遂去不顾。
【提要】:
季札出游,见路上遗金,当时为夏季五月,有穿着皮衣负薪的人,季札喊他拾金,那人发怒说:“我夏天穿皮袄负薪,岂是拾金之人!”比喻身处贫贱而品行高尚。
【词目】:
【负薪裘】2280 王昌龄《放歌行》:“幸蒙国士识,因脱负薪裘”(4.1422)。国士:全国推重之士。识:赏识。
【五月披裘】2281 李白《杭州送裴大泽赴庐州长史》:“五月披裘者,应知不取金”(5.1796)。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