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南史》卷十五《刘穆之传》:帝西讨刘毅(1),以诸葛长人监留府(2),疑其难独任,留穆之辅之。加建威将军,置佐吏,配给实力。长人果有异谋,而犹豫不能发.屏人谓穆之曰(3):“悠悠之言(4),云太尉与我不平(5),何以至此(6)?”穆之曰:“公泝流远伐(7),以老母弱子委节下,若一毫不尽,岂容若此。”长人意乃稍安,穆之亦厚为之备(8)。长人谓所亲曰:“贫贱长思富贵,富贵必践危机。今日思为丹徒布衣,不可得也(9)。”帝还,长人伏诛。
【提要】:
诸葛长民阴谋作乱,自知多行不义,时常恐惧,自叹有朝一日得罪,“思为丹徒布衣,不可得也。”
【词目】:
【丹徒布衣】0403 刘禹锡《题欹器图》:“无因上蔡牵黄犬,愿作丹徒一布衣”(11.4119)。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之二:“丹徒布衣者,慷慨未可量”(5.1734)。按:李诗此下有:“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之句,显系吟咏刘穆之。清人王琦注引《南史·刘穆之传》:“诸葛长人有异谋,穆之厚为之备,谓所亲曰:‘贫贱常思富贵,富贵必践危机,今日思为丹徒布衣,不可得也。’”但据《晋书·诸葛长民传》及《南史·刘穆之传》,“丹徒布衣”语出诸葛长民之口,而诸葛长民作恶多端,被视为反面人物,似与李白诗意格格不入。笔者反复琢磨,认为李白“丹徒布衣”之语必另有所本,乃出自《宋书·刘穆之传》:“穆之卒,刘裕上表曰:“故尚书左仆射,前将军臣穆之,爰自布衣,……’”“刘穆之,字道和,东莞莒人,世居京口。”由于王琦误将“丹徒布衣”一语归之刘穆之,三百年来,至今解者多沿袭此误。复按:《宋书·武帝纪》: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其曾祖刘混“始过江,居晋陵郡丹徒之京口里,官至武原令。”又《宋书·王弘传》:“高祖(刘裕)因宴集,谓群公曰:‘我布衣,始望不至此。’傅亮之徒并撰辞欲盛称功德。”据此,刘裕亦可称为“丹徒布衣”,故应剖析诗意,加以判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