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咸用
生卒年不详,唐诗人。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幼习儒业,长期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隋末战乱,仕途不畅,于是寓居庐山等地。李咸用工于诗歌,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伤乱离、危苦失意之词。宋人杨万里谓其“见后却无语,别来长独愁”,“危城三面水,古树一边春”等句,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唐才子传》则诋为“气格卑下”。李咸用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9著录其《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此诗为送别之作。这类作品往往容易写成率易应景之作,但是此诗却能力戒俗言,于送别之中咏出深意。首句从“好事”坏事与“难事”易事这两对范畴之中拈出各一范畴,明白道出“好事”皆从“难处”所得。关合诗题可知,诗人此咏显然含有勉励谭孝廉不畏艰辛,努力读书之意。次句承上句而来,再深入一层,从“少年”人尤其不要贪图“轻”、“易”,希冀侥幸这一角度,告诫谭孝廉此次赴举,万万不要投机取巧。就题面而言,此二句已经把要嘱托的话几乎说尽;但是,诗的后二句却能另出机杼,翻出新意。人生“贵贱”为前生所定,显然是俗人之见;可是,先天而来的社会条件的确是制约个体生命的重要因素。可贵的是,诗人并未仅仅限于宿命论的解释,而是从后天的努力奋斗中,得出“未见疏慵遂有成”的正确见解。细玩全诗,的确含有励志奋发之意,这正是此诗的积极意义所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