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萧瑀


李世民

李世民(599~649)唐太宗皇帝。排行二。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徙居长安(今陕西西安)。高祖李渊次子。隋末劝其父起兵反隋。唐高祖武德元年(618)为尚书令,进秦王。九年,发动玄武门之变得为太子,继帝位。次年改元贞观。贞观二十三年(649)卒,谥曰文皇帝,庙号太宗。在位23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边患消弭,史称“贞观之治”。理政之余,兼好艺文。先后开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文学之士,讨论典籍,编纂类书,与之吟咏唱和。其诗述志抒怀,雄浑刚健,在唐诗发展史上有开创之功。然亦有风骨柔弱,未能摆脱齐梁旧习之作。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

“疾风知劲草”一语,出自宋·范晔《后汉书·王霸传》。此语原为汉光武帝刘秀赞誉王霸之言。“光武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努力,疾风知劲草。’”后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经过危难或战乱的严峻考验,才能识别出谁的意志坚强,谁是忠诚可靠者。李世民在此诗中用此赞美萧瑀。次句的“板荡”乃《诗经·大雅》中两篇作品的名称。《板》、《荡》二诗讥刺周厉王无道,败坏政局。后以“板荡”代指政局变乱,社会动荡。唐吴兢《贞观政要·忠义》亦有“板荡识忠臣”之语,可见此语在唐初常为人们所引用。后二句则另换角度,继续盛赞萧瑀。徒有一时之勇的“勇夫”并不懂得真正的“义”,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怀仁德。而这真正的“智者”显然还是指萧瑀。

今天,“疾风知劲草”与“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见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二语同为人们用作知人识人的格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