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淮南子·原道训》:蘧伯玉年五十(1),而知四十九年非。
【提要】:
蘧瑗年至五十知四十九年之非。此典多见于抒情感慨诗作,“知非”常代指四十九岁;“蘧生”、“伯玉年”常代指五十岁。
【词目】:
【蘧瑗知非】2404 武元衡《西亭题壁寄中书李相公》:“廉颇不觉老,蘧瑗始知非”(10.3551)。杨巨源《和令狐郎中》:“自禀道情龆龀异,不同蘧玉学知非”(10.3739)。龆齓:七八岁。
【蘧生年】2405 权德舆《刘绍相访夜话因书即事》:“不待蘧生年,从此知昔非”(10.3605)。
【蘧非】2406 张祜《庚子岁寓游扬州赠崔荆》:“郄第终须得,蘧非誓欲惩”(外上190)。惩:戒。
【知非】2407 皮日休《光启三年人日逢鹿》:“知非今又过,蘧瑗最怜渠”(25.10000)。渠:他。李咸用《和友人喜相遇》:“年纪少他蘧伯玉,幸因多难早知非”(19.7413)。杜牧《自遣》:“嗜酒狂嫌阮,知非晚笑蘧”(16.5958)。阮:指阮籍。吴筠《元日言怀》:“驰光无时憩,加我五十年。知非慕伯玉,读易尊文宣”(24.9661)。易:《易经》。文宣:指孔子。杜牧《岁旦朝回口号》:“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16.6005)。
【四十九年非】2408 骆宾王《帝京篇》:“且论三万六千是,宁知四十九年非”(3.834)。三万六千:百年,喻一生。宁:岂。薛能《和友人寄怀》:“自是衰心不如旧,非关四十九年非”(17.6514)。黄滔《寓言》:“非通非介入,谁论四十九”(21.8093)。
【伯玉年】2409 张祜《忆江东旧游寄宣武李尚书》:“伯玉年将近,宣尼易来弘”(外上193)。宣尼:谓孔子。易:《易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