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公元793年与柳宗元一同中进士,唐顺宗永贞元年(805)与柳宗元一道参加了王叔文政治集团。在当政的几个月内实现了一些政治改革,王叔文被贬,刘禹锡也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迁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今河南洛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世称“刘白”。年71卒。有《刘宾客集》40卷。刘禹锡是一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三篇《天论》阐发了无神论思想。他有一些讽刺时政的寓言诗,还有许多著名的怀古诗,如著名的《金陵五题》。白居易读了他的《金陵五题》还“掉头苦吟,叹赏良久。”刘禹锡的诗歌有一种豪爽、乐观、向上的风格,白居易因此称他为“诗豪”。
潮满台城渚,日斜征虏亭。
芳州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刘禹锡的咏史诗极为出色。《西塞山怀古》、《金陵五题》都是他的咏史名作。本诗由于立意警拨,佳句秀出,一向被视为他咏史之作的灵魂。“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江苏南京(古之金陵)为我国四大古都之一。南朝的宋、齐、梁、陈四家王朝全部建都于此,因此,述及金陵怀古无不要论及六朝史实。诗中的“台城”,一名苑城,本为战国时吴国的后苑城。晋成帝咸和年间于此做新宫名建康宫。晋宋之际称朝廷禁省为台,故又名台城。刘禹锡生活的唐代中叶,作为六朝故都的台城早已荒凉了;因此,诗中以“潮满”二字写出了昔日繁华故都的破败;并以“日斜征虏亭”再渲染一笔,状其夕阳将下之际的暗淡。真可谓一片衰飒之象:潮水淹没了昔日的台城,斜阳照射着旧日的征虏亭。第二联以今日之“芳洲”与昔日之“幕府”对举,以今日金陵的春草繁茂反衬昔日六朝遗址的衰败,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慨油然而生。这才逼出全诗最为精警的二句:“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王朝的兴衰并非由山川地形决定,真正决定其命运的是“人事”,也即执政者如何处理各种矛盾,如何分配社会财富,如何调和各种关系并使之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之下。
刘禹锡的这首小诗语浅意深,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山川地形”固不可恃,难道其它外在的条件即可恃了吗?国家的兴与亡,社会的兴旺发达与停滞不前,固然需要好的外部条件,但从根本上讲,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则取决于手握国家命运的执政人必得勤于国事,善理国政。作者忆及此点,不禁对陈后主(叔宝)沉缅声色,醉心于暖玉金香之中深致慨叹。《后庭花》,全名《玉树后庭花》,传为陈后主所制,历来被看作是亡国之音。诗中举此以例余,无非是说,陈后主荒于酒色,不理朝政,导致“人事”失调,终至亡国。因此诗篇才言,《玉树后庭花》一类的亡国之音实在是太幽怨难听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