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思(其四)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八岁丧父,少经贫贱。母亲郑氏贤惠而善著文,亲自教授书传。早年入仕曾开罪于权贵,贬江陵士曹参军。晚年依附宦官,官至丞相,为时论所不直。不久,出为同州刺史,转越州、鄂州刺史,死于武昌节度使任所。元稹和白居易齐名,时称“元白”,文学观点也和白居易完全相同。他最早注意到李绅的《新题乐府》并起而和之。他推崇杜甫,宣扬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经验,主张自创新题,“美刺见事”。这对新乐府运动的兴起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他的新乐府诗广泛地反映了中唐社会的现实生活,其中以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最为著名,可与白居易《长恨歌》相比美。他的悼亡诗《遣悲怀》三首也非常著名。元稹的诗歌议论说理过多。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这是一篇悼念亡妻韦丛的悼亡诗。诗中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之情。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是古今传诵的名句。此二句源出于《孟子·尽心》篇之“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沧海深广无比,任何其它地方的水都无法与之相比。因此,见过大海,其它地方的水都很难再看上眼了。巫山有朝云峰,俯临滔滔江水,云蒸霞蔚。据宋玉《高唐赋序》所言,其云为神女所化,因此,其它地方的云霞也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沧海”、“巫山”是世界上最大、最美的形象,自然也是世界上其它的山、水所无法与之相比的了。从字面上看来,诗人赞美“沧海”、“巫山”,实际上是以此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犹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是如此的深广和美好,因此,除了亡妻之外,任何其它的女子都无法使自己动心。第三句紧承前二句,再写夫妻情深:无论是什么样的“花丛”(指其它女子),自己都懒得回首去看。末句承上说明“懒回顾”之因,是尊佛奉道,是怀念亡妻。按理说,诗人与亡妻感情至深,“懒回顾”之因自然应当是“缘君”了,作者云“半缘修道半缘君”,并非因为夫妻感情淡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夫妻之间情笃爱深,作者于亡妻之后,才“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白居易《和答诗十首》赞元稹语)的。诗人尊佛奉道也正是心失所爱,感情无有寄托的一种表现。

作者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赞美了他和亡妻之间的深厚情谊,成为传世的名句。但是,今人喜爱这两句诗却赋于了它崭新的内容:如果一个人阅历广了,眼界就会开阔,追求的目标也就会相应提高,而不会为眼前的点滴成绩而满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