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动字词语句名戳动诗句网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一)

昌谷北园新笋四首(之一)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郡望陇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父晋肃,大历间边上从事,贞元时陕县令。贺少年时有大志。唐宪宗元和年间往来于洛阳、长安间应试求仕。曾以诗谒韩愈,愈劝贺举进士,与贺争名者以贺举进真士犯父讳为由,加以毁阻,愈为其作《讳辩》,终竟不第(一说竟不就试)。在京任奉礼郎,三年以病辞官。旋往潞州依张彻。元和十一年(816)卒。李贺早慧,七岁能辞章,贞元末即以乐府歌诗与前辈李益齐名,称“二李”。仕途失意,乃以全力为诗。常偕诗友出游,有小奚奴相随,背一古破锦囊,得句即书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今存诗4卷,外集1卷,计242首。内容多感时伤逝,哀叹盛年易衰,悲慨零落不遇;或幻念鬼境,或寄情天国。其诗以歌行为多,要在尽脱窠臼,务求新奇。以“奇才”(韦庄语)、“鬼才”(宋祈、钱易语)、“鬼仙之词”(严羽语)著称于中唐诗坛,称“李长吉体”。后人评价李贺,褒贬不一。杜牧称其诗为“骚之苗裔,理虽不及,辞或过之”(《李贺诗集序》)。胡应麟称其诗“怪丽不典”(《诗薮》内编卷1)。

箨落长杆削玉开,君看母笋是龙材。

更容一夜抽千尺,别却池园数寸埃。

昌谷是李贺的家乡,遍地绿水青山,尤其是竹,触目皆是。李贺爱竹,他一生写了不少咏竹的诗句。本诗也是一首著名的咏竹之作。

首句写新笋抽芽。“箨落长杆”即竹皮脱落,这正是竹笋萌生的前兆。诗人把新笋比作“削玉”,极写新笋的形尖、色白,同时也流露出对新笋的无限喜爱之情。次句称赞孕育新笋的“母笋”为“龙材”。“龙材”者成龙之材也,赞美“母笋”为成龙之材自然也就为下面盛誉新笋做了必要的铺垫。末二句更是写得豪气干云。诗篇以“一夜”“千尺”极写新笋长得迅捷,再辅之以“别却池园数寸埃”之句,既写出了的新笋抽芽之快,又写出了新笋的高洁脱俗。“新笋”初生之际,与一般植物的新芽并无什么不同;可是,“新笋”的特质决定了它决非一般植物所能相比。一旦获得了破土生长的机会,“新笋”就会告别“数寸埃”,迅速生长。这正是“新笋”不同于其它植物的地方,也是它受到诗人特别青睐的地方,更是这首咏竹之作为后人称道的真正原因。李贺对“新笋”如此情有独钟,应当说包含有个人身世的感慨于其中。李贺少年早慧,热中仕宦,但世路坎坷,长期蹭蹬而不得志。与其争名之小人不惜以避父讳为由压制其入仕,而贺之才华又使其不甘屈居下游。社会的层层重压与个人的不羁之才尖锐对立,使得诗人不吐不快。正因为如此,脱颖而出的“新笋”自然成了诗人注目的对象。对“新笋”超凡脱俗、不可压抑的赞美,实际上也就成了对诗人自身的宏扬;“新笋”的“龙材”之质,实际上即是对诗人自身因为种种客观原因而得不到社会认可的才华的肯定与称颂。

此诗咏竹,抛开了一般咏物之作绘形绘景的写法,重在写“新笋”之神气。作者对“新笋”的峭拔之姿并无更多的濡墨,相反,诗篇倒非常重视突出“新笋”“一夜”“千尺”的迅捷增长之势,从而突出“新笋”的“龙材”之质。这种写法显然和诗人借咏竹一吐胸中不平之气息息相关。

新笋如是,人世亦如是。真正具备巨大潜力的英杰,一旦获得生长的机会,就会迅速成长,就会与众生迅速拉开距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