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初学古文,17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改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为幕府巡官。25岁又靠了令狐楚之子令狐的力量举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令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令狐遂诋毁李商隐“背恩”。后来牛党令狐为相,李商隐曾屡次献诗请求汲引,终遭冷遇,只好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他胸怀大志,却一生潦倒,心情始终抑郁苦闷。有《玉溪生诗集》,存诗约六百首。李商隐的诗歌大致有政治诗、爱情诗、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三类,其中最为人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二字为题,对后代影响极大。李商隐兼备众体,而以七律成就最高。他与晚唐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
非关宋玉有微辞,却是襄王梦觉迟。
一自高唐赋成后,楚天云雨尽堪迟。
《昭明文选》宋玉《高唐赋序》云:“昔者楚襄王与宋玉游于云梦之台,望高唐之观。其上独有云气兮直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王问玉日:‘此何气也?’玉对曰:‘所谓朝云者也。’王曰:‘何谓朝云?’玉曰:‘昔者先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视之,如言,故为立庙,号曰朝云。’”这便是著名的巫山神女故事。此诗云并非宋玉特别爱微辞托讽,倒是襄王溺于女色,沉迷不醒。自从宋玉写成微辞托讽的《高唐赋》以后,人们看见楚天云雨便以为那是巫山神女在徘徊栖迟。这首诗的虚词运用极其传神。首二句的“非关”“却是”,置宋玉于其外,点明乃襄王自我沉迷。次二句之“一自”、“后”、“尽”三词连用,道尽俗人自作多情之态。
宋玉之《高唐赋》,借与襄王的对话以讽谏,成为传世名篇。赋中巫山神女与襄王的艳事纯乎作者虚构,但却为历代文人所津津乐道。此风一开,末流竟以为“楚天云雨”尽为神女显灵。诗人以调侃之笔,讽刺世人之自作多情。由于诗中用笔委婉,更给人以多方启迪。世上之事,又何尝不是如此?那些不作具体分析,不看具体情况,一味自我为是者,难道不应当从中受到启迪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