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出身于小官僚家庭。初学古文,17岁以文才得到牛党令狐楚的赏识,改从令狐楚学骈文奏章,被引为幕府巡官。25岁又靠了令狐楚之子令狐的力量举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辟为书记,以女妻之,当时牛李党争激烈,令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令狐遂诋毁李商隐“背恩”。后来牛党令狐为相,李商隐曾屡次献诗请求汲引,终遭冷遇,只好在各藩镇幕府中过着清寒的幕僚生活,潦倒至死。他胸怀大志,却一生潦倒,心情始终抑郁苦闷。有《玉溪生诗集》,存诗约六百首。李商隐的诗歌大致有政治诗、爱情诗、寄寓身世之感的抒情诗三类,其中最为人传诵的还是他的爱情诗。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二字为题,对后代影响极大。李商隐兼备众体,而以七律成就最高。他与晚唐温庭筠齐名,并称“温李”。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乐游原,本为一处庙苑,创建于汉宣帝时。后因其地轩敞,登上此原,四望无余,遂为长安胜地之一。古之骚人墨客,向来多愁善感。尤其是登高眺览,临风送目,家国之悲,身世之慨,古今之情,天人之思,无不毕见于前。登高之举,改变了人和自然的相对关系,所以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遐思。这首诗也是如此。作者驱车登原,原本是为了驱散向晚之际内心的不适情怀,可是,登临送目,夕阳如画,临近黄昏,好景也难于久长了。全诗就在这淡淡的哀愁之中戛然收结。这首诗原本表达作者对好景难再、朱颜不永的轻喟浅叹;但是,由于在诗人所创造的意象之中包含了丰富的内涵,今人往往给予其不同的解释:或认为末二句启示人们不要为某些事物的表象所迷惑,一些看来似乎是繁盛一时的东西,其实已经是末日临近,不堪一击。或认为末二句启示人们,“黄昏”之际——老年——尽管非常美好,但是,由于来日无多,人们更应当珍视这段时期,千万莫辜负了这最后的年华。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