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松
曹松(848~?),字梦徽,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栖居洪州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昭宗光化四年(901)登进士第。时松年已70余。昭宗新平内难,闻放进士甚喜,诏选中有孤贫屈人,特敕授官,松得校书郎。同时得官者王希羽、刘象、柯崇、郑希颜等四人已年老,时谓此举为“五老榜”。曹松诗歌多旅游之作,风格学贾岛,意境幽深,工于铸字炼句。
寥寥天地内,夜魄爽何清。
频见此轮满,即应华发生。
不圆争得破,才正又须倾。
人事还如此,因知倚伏情。
这是一首咏月诗。
首联写月。“寥寥”状天地之广阔,“夜魄”即月。广袤无垠的浩浩太空,一轮夜月显得分外清爽。次联抒怀。诗人目睹皓月,不禁思绪万千:月圆,月缺;再圆,再缺……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正是在这循环往复的交替之中,岁月流逝,“华发”暗布。而月之“圆”、“破”、“正”、“倾”,周而复始,又非人力所能为。“不圆争得破,才正又须倾。”自然之月是如此,“人事”又何尝不是如此?作者不禁对月兴叹:人间祸福相倚,亦正如月圆缺正倾。月圆之中包含着月缺,月正之中包含着月倾;人事的祸殃之中包含着正确总结人生教训之后的成熟,人事的欢乐之中又往往蕴含着由于盲目乐观而潜伏着的危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正是此首咏月诗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