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是南宋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陆游出生在北宋王朝腐败不振,国家遭受金人入侵的年代,经历了家破人亡的痛苦。从小深受爱国思想的教育和薰陶。30岁参加礼部考,被秦桧黜落。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陆游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以志纪念。
陆游一生一直受到投降集团压制,晚年退居山阴家乡,但他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诗人火热的爱国激情,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高地位。作品存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生前留给晚辈的诗作,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首警示篇在内容上充满知和行的辩证色彩。它告知人们,只有趁青春年少多下苦功,不遗余力地学习,才能事业有成。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浅薄的,要想融会贯通必须亲自实践。这里蕴含着一个朴素的真理: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过程中才能不断获得真知。一个人的知识是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部分组成的。读书获得间接经验,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所以,不下苦功读书不行。但只读书不实践更不行。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这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七绝的语言特色在于浅中见深,平中见奇。陆游的诗朴实自然,流利畅达。在这方面,他受白居易的影响较大。他在《自咏》诗中说“闭门谁共处,枕藉乐天诗。”刘熙载在《艺概》中说:“诗能于易处见工,便觉亲切有味,白香山、陆放翁擅长在此。”这种评价极符合这首诗的实际。
可以说,《冬夜读书示子聿》也是诗人人生与创作经验的结晶。陆游在《示子通》中曾教导其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在这首诗中,诗人又教诲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联系诗人那些感人肺腑的爱国诗篇,诗人的全部诗作也都是诗人终生“躬行”的经验之谈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