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


杨万里

杨万里(1124~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在文学史上,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

杨万里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高宗、孝宗、光宗三朝,官至太常丞、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平生主张抗金,秉性刚直,不畏权贵,遇事敢言。

杨万里作诗始学江西派,继学王安石及晚唐,最后抛开前人,自成一家,形成诚斋体。在内容上反对摹拟前人,从日常生活中摄取题材。在表现手法上,反对刻意雕琢,崇尚信手拈来,一挥而就。在语言上,反对因袭陈言,提倡清新活泼,通俗自然。作品今存有《诚斋集》。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七绝题名《小池》,诗人以他的生花妙笔,突出一个小字,写小池的小巧玲珑。写泉突出“眼”,写流突出“细”,写荷突出“小”,写叶突出“尖”,连那蜻蜒看起来也是小蜻蜓。不然,那鲜嫩的刚出水面尚未展开的新荷叶上怎么立得住呢?这是《小池》的特色之一。

《小池》的第二个特色是饶有情趣地写出了大自然万物之间的微妙关系。泉水无声地流淌,似乎惋惜离不开这清清的源头;树阴倒映在水面,好象在享受这丽日的温柔。这两句中的“惜”字和“爱”字,形象地写出了景物之间相得益彰的依恋关系。三、四句进一步写道,娇嫩的荷叶才露出尖尖小角,小蜻蜓就已经飞来立在上头。尖尖角,把刚刚钻出水面还未舒展开的荷叶描写得形象逼真。第三句中的“才露”与第四句中的“早有”前后呼应,写得清新别致,好象那快活的小蜻蜓早就等着荷叶出水,所以荷叶刚刚露出水面,蜻蜓就站在它上面了。这不仅把蜻蜓写得活泼可爱,而且化无情为有情,把新荷与蜻蜓相依相偎的关系写得细致入微。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第三个特色。清泉、树阴、池水、小荷,乍一看来,无一不处在静态中,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然而,用惜、爱、露、立四个动词使全诗皆活,赋予万物以鲜活的生命,充分显示了诗人对大自然观察的细微与高明的艺术表现力。

这是一幅大自然相依相生的生态平衡图。泉、流、树、池、荷、蜻蜓等是这样和谐地融为一体。最后两句诗人敏锐地抓住才露尖尖角的小荷和蜻蜓,描绘出新生事物既稚嫩又充满生机的可爱形象,寓意十分深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