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孚
陈孚(1259~1309),字刚中,号笏斋。台州临海(今属浙江)人。元世祖至元中,陈孚以布衣上《大一统赋》,江浙行省转闻于朝,署上蔡书院山长。考满,谒选京师。至元二十九年(1292)陈孚以翰林编修作为副使出使安南。使还,除翰林待制,授建德路总管府治中。秩满,请为乡郡,特授台州路总管府治中。大德七年(1303)台州大旱,江浙行省令浙东元帅脱欢察儿赈济灾民,脱欢察儿怙势渎职,置灾情于不顾。陈孚上书告脱欢察儿不法蠹民事19条,上司坐其罪,台州灾民赖此得救,而陈孚却因此致疾。后卒于家。陈孚之作,大都任意即成,不事修饰。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
博浪沙,《史记·秦始皇本纪》、《汉书·张良传》作“博狼沙”,《史记·留侯世家》作“博浪沙”。其址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据《留侯世家》载:“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张良曾于博浪沙谋刺秦始皇而未得成功;但是,在始皇灭六国,一天下之后,张良仍敢行刺,的确使始皇震惊,使天下反秦势力受到极大鼓舞。故此,此诗才有“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之语。“祖龙”,指秦始皇。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三十六年秋天,秦始皇派的使者夜过华阴平舒道,忽有一人拿着璧玉拦住他说:“替我送给滴池君。”并且说:“今年祖龙死。”使者莫名其妙,便进一步询问,那人一下子即消失了,只留下了那块璧玉。使者回来,如实向秦始皇做了禀报。秦始皇沉默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说:“这种山鬼只不过知道一年之内的事。”使者走后,秦始皇说:“祖龙是人的祖先。”然后让御府察验那块璧玉,竟是始皇二十八年渡江时掉在江中的璧玉。“祖”,即始,“龙”,君王也。故以“祖龙”代指始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民间铁未销。”“金人”,铜铸的人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防范六国诸侯和天下百姓的反抗,于是收缴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铸成十二个铜人,每个重二十四万斤,置于宫廷中(见《史记·秦始皇本纪》)按照秦始皇的本意,如此严格的防范措施应当堵住一切反秦行动;可是,却在此后发生了博浪沙的刺杀行为。因此,诗篇才借始皇之口道出,为什么在已经熔铸的十二个金人之外,民间还有未能销毁的铁器?
陈孚的《博浪沙》为一咏史之作。可是,由于作者的切入点选得巧妙,短短一首小诗的寓意却十分丰厚。从秦始皇的角度而言,尽管他严密防范,结果仍是始料不及。历史的发展自有其铁的规律,常常不以统治者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秦始皇当年以始皇帝自居,企望传之子孙万世,结果生前即遇刺,虽侥幸未死,终在其死后天下大乱,亡国灭家,二世而告终。岂不大出始皇帝所料?从天下百姓的角度而言,无论多严密的防范,多残酷的镇压,都不可能彻底消灭一切反抗意识。有压迫,就有反抗,这也是铁的规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