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养浩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散曲作家。幼有义行,初被荐为东平学正,后拜监察御史。历官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等职。父老辞官,屡召不赴。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特拜陕西行台中丞,前往救灾,到任四月,劳瘁去世。张养浩为官方正、直言敢谏,两次因直言险遭不测。他的散曲多为辞官后所写,对宦海风波,世态炎凉有切身之感。他的散曲文字显白流畅,感情真朴醇厚,无论抒情或写景,都能出于真情而较少雕镂。
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官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元史·张养浩传》载:“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登车就道,遇饥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这首小令即是他赴陕赈灾路经潼关之作。
“峰峦如聚”,写山。潼关东有崤山,北有中条,西接华岳三峰,曲中用一“聚”字,写众山攒集的动势。“波涛如怒”,写水。潼关之水,正是从龙门奔腾而下的黄河。第三句“山河表里潼关路”,合山水为一体,归到潼关,点出具体地点,为下文“望西都”设定了立足点。“西都”,指关中的长安一带。这里是历史上西周、秦、汉、隋、唐十个王朝的都城。“意踌蹰”是心意起伏、思绪纷纷。“伤心秦汉经行处”乃是“意踟蹰”之因。曲中实以“秦汉”代指建都关中的历代王朝。这一个个王朝苦心经营,一座座宫阙拔地而起。但是,随着王朝的兴衰,“宫阙万间”亦时起时毁。而无论王朝兴也罢,亡也罢,受苦的总是黎民百姓。这才提炼出末尾的警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此曲的深刻在于他有意无意地接触并揭示了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在根本利益上的对立。作者的认识当然达不到如此理智和深刻,但其作品的确道出了这一真理。历代封建统治者总要把自己妆扮成百姓利益的体现者和保护人,总要千方百计地掩盖自己和普通百姓在根本利益上的对立;但是,这种努力终归是徒劳的,处于受奴役受剥削地位的百姓,最终会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对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