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蕙
薛蕙(1489~1541),明代诗文家,字君采,号西原,毫州(今安徽毫县)人。明武宗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刑部主事,谏武宗南巡,受杖夺俸,不久,引疾归。后以故官再起,改吏部,累官考功郎中。嘉靖初,大礼议起,他上数万言于朝,忤旨下狱,不久贯出之,夺俸三月,遂解仕归。诗风清削婉约,醇雅秀逸。
燕昭无故国,蓟野空有台。
寂寞黄金气,凄凉沧海隈。
儒生终报主,乱世始怜才。
回首征途上,年年此地来。
昭王台,即黄金台,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文选》卷28鲍照《放歌行》李善注引《上各郡图经》曰:“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燕昭无故国,蓟野空有台。”岁月悠悠,昔日卑身下士的燕昭王已经失去了他苦心经营的故国,蓟丘野外白白存有当年的黄金台。燕昭王即位之前,燕国曾经发生过严重内乱,所以即位后的燕昭王曾经卑身下士,礼遇贤才,终雪国耻,几至亡齐。可是,燕国最终还是灭亡了。蓟,指蓟丘,故地在今北京德胜门外。此二句为诗人目睹当年燕昭王的黄金台而感慨不已。“寂寞黄金气,凄凉沧海限。”二句写今日黄金台的萧瑟。即使这里仍因当年置黄金千金于台上而存有“黄金气”味,但因人亡台空而显得寂寞冷落了,凄凄凉凉地立于沧海之角。“儒生终报主,乱世始怜才。”此二句为全诗警语。既为伤古,又是慨今。当年,在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的感召下,乐毅、邹衍、剧辛等先后赴燕,后乐毅将兵伐齐,为燕国一雪国耻。诗中的“儒生”即是指乐毅诸人。同时,也是指包括作者在内愿意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诸生。儒生终究愿意报效国家,可惜的是国家动乱了才懂得爱惜人才。连历史著名的爱惜人才的燕昭王都是如此,何况是那些不懂爱才惜才的庸主呢?“回首征途上,年年此地来。”此二句感慨尤深。回首人生征途,年年来此凭吊,岂不让人寒心?
诗言“儒生终报主”,而实际上欲报效国家的并非仅仅是儒生;诗言“乱世始怜才”,而实际上能够做到乱世怜才已经是很可贵的了。因为任何封建君主实行的都是集权统治,集权统治的最大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之手,又无制衡机制。因此,贤才的进退出处全凭君主一人心意而定,这种体制决定了贤才的悲剧命运,使得“乱世始怜才”亦成为史册罕见之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