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愚诗


宋应星

宋应星(1587~?),字长庚,江西奉新(今属江西)人。明代科学家。万历举人,历官江西分宜教谕,福建汀州府推官、南京毫州知州等职。崇祯十七年(1644)弃官回乡,后曾仕南明,约死于清顺治年间。生平倾心实学,对士大夫轻视生产的态度颇为不满。崇祯七年(1634)任分宜教谕时,撰《天工开物》一书,详载各地农工生产技术,为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名著。亦工诗,但所存不多。

一箇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

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

宋应星有《怜愚诗》四十二首,此为其一。讲用心专一之理。

首句讲人生有限。“一箇浑身”,即一生。“浑身”,全身,整个身子,此处借指一生。“有几何”,谓有多少时间。这里是化用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之句。全句说,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光阴?第二、三句批评两类用心不专之人。“学书不就学兵戈”,指项羽。《史记·项羽本纪》:“项籍(项羽名籍、字羽)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羽轻视文化,所以不愿学识字;同时又认为学剑只能一对一地单打,所以,他愿学“万人敌”,即学兵法。作者这里是借此喻学习不专。“南思北想无安着”,指东想西想,心思不定,用心不专。“安着”,即定着。“无安着”即无固定的落脚点。在有限的人生中,如果心无定着,用心不专,则必然是荒废光阴。故而才有末句的“明镜催人白发多”之语。李白的《将进酒》诗云:“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本诗即化用其意。

人的生命、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只有把有限的精力用在某一项事业上,方可能有所建树。如果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见异思迁,那只能是浅尝辄止,无所建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