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梁
张梁,字大木,江南华亭(今江苏松江)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进士。张氏门风鼎盛,声华赫奕,而张梁不乐仕进,户庭萧寂。喜鼓琴,兴到时,弄一二曲。
束发好鼓琴,自谓甚易工。
初得一声似,旷若意已通。
学之既十年,兹理弥无穷。
吾未忘吾手,焉令诸有空。
乳泉滴幽洞,箐木含远风。
至音非可求,只在天然中。
张梁喜爱鼓琴,并从中悟出了许多至理。“束发”,指成童,古代男孩成童,将头发束成一髻。从成童伊始酷爱鼓琴的诗人,自认为学琴不难,“自谓甚易工”。“初得一声似,旷若意已通。”因为“自谓易工”,所以刚刚演奏得像点样子,便认为琴音悠远,心意与琴声已经沟通。可是,学琴时间越久,越觉得鼓琴之艺深奥无穷,谅非“易工”之技。
“吾未忘吾手,焉令诸有空。”因为我无论如何演奏,总归不能忘却自己鼓琴的双手,既然如此,又怎么能使人为的演奏能如自然之音呢?诗中的“有空”,分指人为之音与自然之音。“乳泉滴幽洞,箐木含远风。”自然之音如细小的泉水在幽深的山洞中缓缓滴沥,又如风吹竹林,难以名状。这种最美妙的乐音决非人力可求,它存在于天然之中。“乳泉”,细小之泉。“箐木”,竹林。
这首小诗,关涉两大范畴,一是难与易,二是自然与人工。难易两端,相反相成。初学谓易,实不知不易;习久谓难,实易之将至。视易得难,视难得易,难易转化,全在持之以恒,坚持努力。自然为天然之形,天然之音,天然之色,其天然魅力自有超绝人工之处;人工之形,人工之音,人工之色,亦有其独到之处。二者相比何种为高,此亦难于简单下断。要之,二者各有其长,洵非一概可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