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其二)


万邦荣

万邦荣,字西田,河南襄城(今属河南)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举人。

成败何足校,英雄自有真。

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

不见屠狗辈,乘时灭强秦。

卧龙思复汉,责志何曾申?

此诗讲不以成败论人之理。

首联说成功与失败哪里值得人们去计较呢?英雄自有其辨别的标准。崇尚成功,导致人们以成败衡量英雄与否。万氏此诗,并不以此为准。统观全诗,万氏认为,作为一个人,衡量他的标准是才华、志向、人品、职业等。“据迹鼓唇舌,千秋一酸辛。”“迹”,足迹,此指成败之事。如果仅仅根据一个人成败的事实摇唇鼓舌,或褒或贬,那实在是千年憾事。“千秋”,千年。此诗之理到此已经申足,下文不过是举史以证之。

诗中所举之例有二,一是东汉末年的诸葛亮,一是追随刘邦建立汉朝的樊哙诸人。据《史记·樊哙传》云:“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另据《史记》所载,颍阴侯灌婴为“淮阳贩缯者(卖丝绸制品)”。樊哙鼓刀屠狗为业,追随刘邦,封舞阳侯,任左丞相。灌婴,贩缯为业,追随刘邦,封颍阴侯,汉文帝时任丞相。诗中之“屠狗辈”即指樊哙、灌婴之流。诗人认为这些屠狗贩缯之人,顺应了时代的潮流,竟然灭掉了强大的秦朝。而诸葛亮人称“卧龙”(见《三国志·蜀·诸葛亮传》徐庶举荐诸葛亮语),立志“兴复汉室”(见《出师表》);可是,直到殁世,其志终未能申。“赍”,带着,抱着。

万邦荣此作,不以成败论英雄,体现了一种把作为事业的成败者和作为英雄的个人区别开来的史学眼光。事业的成败有诸多因素,它和作为事业的承担者的个人素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事业的失败,并不能完全归咎于事业承担者的个人素质。而英雄,主要是指一个人的个人素质而言。因此,事业的成功者与失败者,和英雄与非英雄是两对范畴。万氏之论,发人深思。应当指出的是,万氏以出身、职业,论“屠狗辈”不当列为“英雄”之列,实为不妥。但这并不妨碍他史识之卓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