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钧
徐洪钧,字双南,江南宜兴(今江苏宜兴)人。诸生。
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
混茫万古心,每于故纸寓。
忆昔就傅时,端受卤莽误。
年来发深省,颇领此中趣。
中夜每独坐,睒睒灯火聚。
到眼初茫然,思力未能赴。
朗吟一再过,旨趣或流露。
回环三复余,延缘得津路。
此时万籁寂,炯炯一心注。
若距且若迎,倏尔忽来悟。
顿令千载人,精魄宛相遇。
掩书起推窗,皎月挂高树。
此诗讲读书之道。
读书自有读书之道。如果读书不能得其道,那么只能是事倍功半。本诗所讲读书之道,慨而言之,共有两条:一是重神解,一是要反复阅读。
先谈第一点。诗首所言“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即谓此。所谓“神解”即领会其精神。“章句”,即章节、句读。读书如果仅将注意力集中于章节、句读之上,那么必然不能通晓其旨意,至少会部分丧失读书的目的。今人之所以要重视“神解”,领会书中旨意,是因为从世界初形成的蒙昧状态(即“混茫”)到现今,许多奥秘都蕴藏在书(“故纸”)中。而此种读书之道并非一下子就领会到的。回忆早年“就傅”从师之时,多受粗疏卤莽之误。“年来发深省,颇领此中趣。”直至近来深刻反省,始悟出读书“贵神解”的旨趣。
再谈第二点。读书要反复阅读。诗中从“中夜每独坐”至“皎月挂高树”即写此。初读一书,“到眼初茫然,思力未能赴”;但是,“朗吟一再过,旨趣或流露”,即再读一两遍,意义就比较明确了;如能“回环三复余”,则可找到打开一书的途径(“津路”)。特别是中夜灯下读书,万籁俱静,全神贯注。书中旨意,或明或暗,可一旦顿悟之后,马上觉得自己和千载前的古人心心相通。
即使是今天,这些读书之道,仍对我们有启迪之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