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
郑燮(1693~1765),清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克柔,号板桥。兴化(今属江苏)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为官同情平民,抑制富豪。初到潍县、遇大饥荒,即开仓赈贷;乾隆十八年(1753)因请赈触忤大吏而辞官。去官之日,百姓遮道挽留,并立生祠。郑燮有多方面的才能,擅画竹、兰、石,又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他的诗、书、画人称“三绝”。生平狂放不羁,多愤世疾俗之言行,人称“扬州八怪”之一。郑燮的诗歌不傍古人,多用白描,明白流畅,通俗易懂。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赞美石竹的坚韧不拔。
前二句写竹石的生活环境。“咬定青山不放松”,即牢牢植根于青山之上。诗中用“咬”,用“定”,并以“不放松”三字加重其意,其意均在突出石竹的植根之牢。嶙峋山石,突怒峭蹇,而在这一片看不见点滴泥土的青山之上,竟然有石竹傲然挺立,怎不令人赞叹呢?“立根原在破岩中”一句,具体解释了石中青竹的存活之因,原来这石竹的根竟扎在山岩的裂缝之中,靠着石缝中那一点点泥土顽强地存活下来,这简直是一个奇迹。
诗的后二句写石竹的坚韧不拔。恶劣的生存条件,能够奇迹般地存活下来,靠的是石竹的坚强。诗中用“千磨万击”,用“东西南北风”写环境对石竹的摧残,用“还坚劲”,用“任尔”(即任凭你)写石中青竹的坚韧。无论环境如何摧残,石竹依然挺立在青山之上,顽强地存活下来了。生命的本质之一即是顽强,一切生物无不如是。生命是顽强的,正是仰仗于顽强,生命方能一代代延续下来。作为石竹是如此,作为人更应当如此。不论环境何等艰苦,不论生存如何艰难,顽强地活下来都是值得赞许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