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清代诗文家。晚号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中进士,先后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知县。乾隆十九年(1754)因父丧辞官,从此不复出仕,此时他39岁。辞官后他筑随园于小仓山,作诗赋以自娱。他凭借翰林的声望,诗文的才华,随园的美景,广交名流。“四方士至江南,必造随园投诗文,几无虚日。”(姚鼐《墓志铭》)享盛名50年。82岁,死于痢疾。袁枚与蒋士铨、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他为诗倡独抒性灵,与王士禛神韵说和沈德潜格调说分庭抗礼;为文不拘义法,以才情运笔。
凤岭登高演武台,排衙石上大风来。
钱王英武康王弱,一样江山两样才。
“风岭”,即凤凰山,在今浙江杭州市南郊,岩壑曲折,左瞰大江,形如风凰欲飞,故名。“排衙石”,指排列整齐的石头。旧时长官升座,阵设仪仗,僚属依次参见,分立两旁,谓之“排衙”。这里以“排衙”形容石头排列整齐有序。此诗首二句写杭州之景;但是,作者并未写杭州甲天下的西湖,而是以军事家的眼光,描写以西湖名闻天下的杭州的军事要地凤凰山,以及凤凰山上的演武台。演武台为习武之地,自然和军事要塞相关。二句而言,登上凤凰山高高的演武台,大风从排列整齐有序的大石上刮来。瞻望这些遗迹,不由让人想到历史上在杭州建都的两位帝王,一是吴越王钱镠,一是宋高宗赵构。
钱镠,唐末临安(今杭州市)人。黄巢起义时,他率乡兵镇压起义军,归董昌为俾将。董昌反叛,他执昌,唐昭宗封他为镇海镇东军节度使,赐铁券,拥兵两浙,旋封越王、吴王。唐亡,受后梁朱温之封,称吴越国王,是为唐亡后的十国之一。传至其孙钱俶,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举族归于京师,国除。
宋高宗赵构,徽宗第九子,初封康王。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后,先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后怕金兵进逼,走避东南,后建都临安(今杭州市),是为南宋。他对金人一意求和,宠信投降派秦桧,打击主战派,最后向金称臣,尽弃秦岭、淮河以北山河,岁输银绢各20万。
两相比较,悬殊甚巨。故而诗中有“钱王英武康王弱”之句。末句的“一样江山两样才”为全诗警语。同样称帝临安,同样拥有半壁河山,国力相差如此之大,真让人感慨不已!撇开客观因素不论,单就人而言,赵构亦远不能与钱镠相比。可见,即使是客观因素有些差别,人的因素仍是第一位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