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
徐志摩(1896~1931),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浙江海宁县人。1915年在杭州一中毕业后,考入上海沪江大学,后转到北京大学学习。1918年去美国克拉克大学社会系学习。1920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社会经济,获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后,先后担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教授。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重要诗人,曾担任《新月》月刊的总编辑。1931年11月19日,在南京乘机去北平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
徐志摩的诗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构思精巧,意境幽雅,艺术价值极高。诗集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志摩的诗》、《徐志摩诗集》等,另有《徐志摩选集》、《徐志摩书信》、《徐志摩爱眉书简》。
我是天空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是徐志摩的名篇。虽然诗中说:“最好你忘掉”,可是只要读过这首诗的人却偏偏难以忘掉,因为写得优美感人,富有哲理情趣。清新柔丽的诗句,轻轻荡漾的节奏,表达了一种飘逸而又潇洒的情怀,揭示了一种微妙的心灵奥秘。十分耐人寻味。
这首诗写的是人生的一种感喟,有一种惆怅的失落感。灵光一闪,无限美好,而最美好的事物又常是最短暂的。欲忘不能,欲罢难休,那深情的一瞥,那会心的一笑,回眸间,蹙眉间的表情,虽然只是“昙花一现”,美和爱都悄悄消失了,但毕竟是真实存在过和拥有过,这也就够了。刹那间不是可以有永恒吗?佛家的禅语令人回味不已。我总感到诗人是欲忘不能却又故作达观。“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可见还希望能记得,“最好你忘掉”不是由衷之言,而是反其意而说之。
诗人一生追求“美、爱、自由”这三种事物,但都能得到,特别是能长期驻留,多么不易。人生长途中多少偶然的交会一闪即逝!诗人用了两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象云影在波心的一掠,象亮光在海上的一次交错”。你我之间,我他之间,就这样飘忽轻渺了无痕迹了,但只要它是美好的,那一掠而过的云影也罢,那一闪而逝的亮光也罢,都是美好的际遇,留下了美好的记忆。虽然有点不能尽兴,但却又是无可奈何的啊!
读这首诗,使我领悟到:诗人总是有一颗多情善感的心,悲天悯人,易于失落。而作为现实生活中的人,岂能尽如人意。假如你在情场上有过遗憾,就不必过分忧伤,沉溺其中而不能自拔。何妨对已经飘逝的旧情,采取一种豁达的态度,不要让它如怨鬼似的总在纠缠着你,你可以像鲁迅说的“两肩一耸抖落下来,将悲哀摆脱。”人难得自我清醒,最易自误执迷,这实是不足取的。
据说就有过这样一个生活实例:有一个失恋的女大学生,本来痛不欲生,可是当她读了徐志摩这首《偶然》后,却帮助她从陷得很深的感情危机中走了出来,她从诗中悟出了一点什么,人应该理智一点,洒脱一点,于是她的忧愁痛苦,就像一股轻烟一样而飘散了。读诗见仁见智,但这位女大学生的醒悟自谏的态度,无疑是对的。
一首好诗,总是形象大于思想的,蕴藉深厚,富有哲理,使浅者见其浅,深者见其深,都能通过艺术的观照,来照亮自己的人生。我对这首《偶然》也作如是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