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风
蒲风(1911~1942),现代著名诗人。原名黄日华,广东梅县人。1927年开始诗歌创作。1930年参加左翼作家联盟。1932年同杨骚等人发起组织中国诗歌会。1935年在日本参与创办《诗歌生活》。1937年在厦门与人合编《厦门诗歌》。同年八月到广州主编《中国诗坛》。他的第一部诗集《茫茫夜》于1934年出版。此后又有《六月流火》、《生活》、《钢铁的歌唱》、《摇篮歌》、《抗战三部曲》等多种诗作和论文集《抗战诗歌讲话》、《现代中国诗坛》相继问世。建国后,出版过《蒲风诗选》、《蒲风选集》(诗文合集)。蒲风处于民族灾难深重的历史年代,他的诗,前期多写被压迫农民的痛苦、灾难和反抗,后期以歌颂抗日反帝为主题。诗风朴实无华,刚健明朗。
小小的火星,
出现在荒原中;
不用说,人们都对此
有不少的惊恐。
他们都习惯于
没有光没有热的生活中,
他们甘愿屈服在
这平庸的妥协里。
但是,热是磨擦的儿子,
又是光明的母亲。
现今,日夜不停地
齿轮互相接合的转动起来,
那个抑得住这爆发的光明?
今天,这里显露的
也许只是一点星火,
可是,明天这些不一定
仅会燃烧这荒原,
由人们手里
不会建造起新的城堡吗?
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一日深夜。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一九三一年新年伊始,一代伟人在一封长达数千言的信中引用这句话,用以说明革命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乃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时隔两年,诗人蒲风写出《星火》这首诗,表达了同样的思想。
全诗以“星火”为线索:首先,写星火出现引起的某种心理反应。由于某些人“习惯于没有光没有热的生活”,甘愿屈服在“平庸的妥协”里,他们对星火表示惊恐。尔后,诗人用磨擦生热、热极生火而有光的物理现象,说明星火出现的必然性。再后,诗人说:
今天,这里显露的
也许只是一点星火,
可是,明天这些不一定
仅会燃烧这荒原,
由人们手里
不会建造起新的城堡吗?
吟哦至此,天机泄露:原来那荒原上的星火不是“钻木取火”的火,而是“齿轮互相接合的转动”磨擦出的灿烂火花飞散到荒原上,点燃的星星之火。因此,这星火乃是中国劳苦大众在压迫者的残酷“磨擦”下爆发的反抗之火!有了这种可以燎原的星火,劳苦大众将会在火光中建造新的城堡,用以同压迫中华大地的旧城堡对垒,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歌诗合为时而著”。作为时代的歌手,蒲风在这首短诗里虽然没有像鼓手诗人那样击出雷一般的鼓点,但却于绷紧的琴弦上用激情洋溢的短弓抽出海天相接处的桅杆,抽出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抽出躁动于母腹的婴儿。这意义,无疑是重大的。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这首短诗中读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
无论是社会的进步,还是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事实上,都来源于最初的那一点希望,那一点希望就是星星之火。就算这星火很微弱,随时都可以为一阵微风所吹灭,但是不用怕,问题的关键只在于:你要不断地点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