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


绿原

绿原(1922~)现代诗人,文学翻译家。原名刘仁甫,曾用笔名刘半九。湖北黄陂人。1942年在重庆复旦大学读书时,与邹获帆等人合编诗刊《诗垦地》。同年出版抒情诗集《童话》。1946年在上海出版抒情诗集《集合》。1947年出版诗集《又是一个起点》。1949年翻译比·梵哈仑著的诗剧《黎明》。1954年出版诗集《从一九四九年算起》。1955年因所谓胡风集团问题被隔离审查,后多从事文艺理论翻译工作,并经常撰写外国文学评介文章。1979年后又重新发表诗歌创作,并与牛汉共同编选“七月诗派”诗选《白色花》(二十人集)。

小时候,

我不识字,

妈妈就是图书馆。

我读着妈妈——

有一天,

这世界太平了:

人会飞,

小麦从雪地里出来,

钱都没有用……

金子用来做房屋的砖,

钞票用来糊纸鹞,

银币用来飘水纹……

我要做一个流浪的少年,

带着一只镀金的苹果、

  一只银发的蜡烛,

  和一只埃及国飞来的红鹤,

旅行童话,

去向糖果国的公主求婚……

但是,妈妈说:

“现在你必须工作。”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期。它不仅天真烂漫、无忧无虑,而且充满了幻想,每一颗幼小而纯洁的心灵都可以在幻想中自由飞翔。

1941年,一个19岁的诗人用他尚未泯灭的童心为我们勾勒出一个美丽的世界:可以展翅飞翔在蓝天里的人,居住在金碧辉煌的房子里,他们衣食无虑,亮闪闪的银币可以用来打水漂;一个渴望走遍天下的少年,带着苹果和蜡烛,骑在埃及红鹤的背上远行天涯,而糖果城里娇美的公主正等待着她的白马王子的到来……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幻想仅仅是幻想,通往这个美丽世界的道路并未开通。当时,诗人所置身的现实世界是非常严酷的。抗日战争正进入最艰难的阶段,面对凶恶的日本侵略者,抗日武装力量正在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用热血和生命换取民族的自由和尊严;炮火和硝烟里的中国人民正在饥饿和灾难中苦苦挣扎……

幻想是现实社会的反映,这首诗反映出诗人和战乱中的人民对安居乐业生活的祈盼。

这首诗结构方式很特别:开始不直接写小时候的幻想,却从写妈妈入手:“小时候/我不识字/妈妈就是图书馆/我读着妈妈——”最后又以妈妈的话作结:“但是妈妈说:/‘现在你必须工作’。”这种首尾呼应的写法除了造成一种较为完美的结构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和诗中所写的幻想内容两相对照,形成巨大的反差。“妈妈”在这里所代表的,不是人们经常理解的温暖与慈爱,而是一种和幻想相对应的理性和智慧的力量。她告诉孩子,同时也告诉所有渴望幸福的人:通往理想的道路上充满了崎岖和坎坷,要战胜困难,实现理想,必须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辛勤工作。这种荜路蓝缕式的工作是艰苦的,但又是势不可免的,只有敢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其光辉的顶点。

这样一个结论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对于鼓舞抗日军民的斗志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对于作者自己,一个涉世未深年仅十九岁的青年,能对人生和社会有这样深刻的认识,也是难能可贵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