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花


【鉴赏】:

李商隐写花的诗篇很多,如《杏花》、《李花》、《槿花》、《荷花》、《落花》等,这里又是一首。

据程梦星说“此偶有所见而作,非咏花也。”(见程梦星《重订李义山诗集笺注》)这就是说,此诗是作者偶然随兴而作,与一般的专事咏花不一样。因为古人称花开为笑,如《史通》云:“今俗文士谓鸟鸣为啼,花发为笑。”齐梁诗人中也都有类似的描写,所以诗人首句便说“花将人共笑”。不过这里不仅仅是写花笑,而是花与人共笑,将人暗暗地含蕴在花中。所谓“篱外露繁枝”,一则与题相切,说明此非篱内之低花,而是超出墙外之高花,二则与末句之“墙低”相照应。而其中的“繁枝”,又与首句之花笑相连,渲染出一片花笑枝繁的热闹气氛。

末二句是从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演化而来的。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曾云:“臣东家之子……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李商隐每每以宋玉入诗,如“非关宋玉有微辞”云云。此处也以宋玉入诗。宋玉故宅在江陵(今四川江陵)城北三里,所以诗中有“临江宅”之句。末句所谓的“墙低”,从诗面看是宋玉所居之江宅,实际上则是暗指诗人所居之宅。“不碍窥”,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据《万首唐人绝句》作“不拟窥”,以为这样“较有味”,然大多数人都作“不碍窥”。冯浩之说虽然也通,但“不碍窥”似乎更通畅,与全诗所要表达的内容似更切合。因为诗人既然把自己比喻为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之“东家之子”,此女子窥视他三年之久,他仍未动心允许,这正说明他是一个守礼自持,很注意自家身分的人。这与诗题中的“高花”不期而合,跌出“高花”的真意,诗至此,真相则徒然大白。

李商隐有不少诗都比较隐晦,旨意微茫,难以捉摸,令人测之无端。这首诗由于借用典故,应该说也是比较难懂的。但只要我们抓住诗题中的“高花”,并将“高花”这种形象与诗人守礼自持的品格联系起来,或联想在一起,就基本上抓住了这首诗的要点和核心。因为诗人正是以高花来自喻的。

此诗虽题为“高花”,但通篇有人,将人写在花的背后,通过写花来写人,这就使全诗显得十分含蓄有味,耐人咀嚼,这也是诗人常用的手法。

花将人共笑,篱外露繁枝。

宋玉临江宅,墙低不碍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