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萩
白萩,原名何锦荣(1937~),台湾省台中市人,青年时就热爱诗歌,提倡诗的群众化民族化,着力抒写艺术形象的内在气质,曾是台湾现代派诗刊《蓝星》的骨干,后来和林亨泰等人发起组织笠诗社,发行《笠》诗刊,并于1973年代表该诗社出席了在台北召开的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著有诗集《蛾之死》、《风的蔷薇》、《天空象征》、《香颂》、《诗广场》、《白获诗选》及《现代诗散论》等,曾获台湾诗人节新诗奖。
我们仍然活着。仍然要飞行
在无边际的天空
地平线长久在远处退缩地引逗着我们
活着。不断地追逐
感觉它已接近而抬眼还是那么远离
天空还是我们祖先飞过的天空
广大虚无如一句不变的叮咛
我们还是如祖先的翅膀。鼓在风上
继续着一个意志陷入一个不完的魇梦
在黑色的大地与
奥蓝而没有底部的天空之间
前途只是一条地平线
逗引着我们
我们将缓缓地在追逐中死去,死去如
夕阳不知不觉的冷去。仍然要飞行
继续悬空在无际涯的中间孤独如风中的一叶
而冷冷的云翳
冷冷地注视着我们。
这是一首用意深长的寓言诗。通过主人公雁的诉说,吐露了心中的积郁,表达了生活的理想。
全诗用拟人化第一人称的写法,倾诉衷肠,侃侃而谈,悲郁委婉,感人至深。
本诗共有四节,记叙了雁恳谈的四个方面:一、过去的生活:在无边际的天空中不断地追逐飞行。二、意志的继续:如祖先的翅膀在祖先飞过的天空继续高飞。三、今后的决心:尽管将缓缓地在追逐中死去,为了前途仍然要在空中飞行。四、最大的遗憾:云翳冷冷地注视我们,诗的基调苍凉悲壮,意境清新淡雅。
诗人以满腔热忱表达了对主人公雁的同情,从形体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三方面着力刻划了雁的形象,讴歌了雁坚韧不拔的坚强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
在动态过程中刻划主人公的形象是本诗的一大特点。第一节是从过去写到眼下,第二节是从祖先写到现在,第三节是从现在写到将来,包括了雁的全部生活经历,加上“活着”、“飞行”、“追逐”、“鼓风”、“悬空”等动词描写,使雁的性格十分鲜明,反映出诗人善于借物抒怀的艺术风格。
在背景转换中刻划主人公的形象是本诗的第二个特点。环境描写细致,而又富于变化。如写天空,既写了距离,又写了颜色,而且转换角度。“无边际”“无际涯”是从一点向远方看,“广大虚无”是就整体而言,“奥蓝”是颜色,“没有底部”是从下向上看。又如写地平线,“在远处”是距离,“黑色”是颜色,“一条”是形状。
本诗的第三个写作特点是运用通俗浅近的优美诗句和多种修辞方式。除了拟人之外,还有反复、对比、通感、比喻等。重点词语如“仍然”“继续”的反复使用,突出了雁刚毅的性格。“地平线退缩地引逗着我们”“云翳冷冷注视着我们”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对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天空广大虚无如一句不变的叮咛”“死去如夕阳不知不觉的冷去”“孤独如风中的一叶”,都是化抽象为具体,分别用听觉、触觉、视觉丰富了主人公炽热的感情世界,给人以丰富的生活体验和艺术美感。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山。“本诗所歌颂的,正是这种可歌可泣的顽强精神。诗人以坚毅的性格、炽热的情怀“兴发此而义归于彼”,着眼于现实的社会动向与人际关系,提出雁现象,展示雁风采,呼吁雁精神。启迪读者心智,思考社会,体察人生,献身理想,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