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规诫之歌)


乔叟

杰弗雷·乔叟(约1343~1400)英国中世纪重要诗人。出身于伦敦中产阶级家庭,曾任宫廷少年侍从、外交、治安、皇室修建、林务等官吏。乔叟见多识广、生活经验丰富,谙熟法语、意大利语,将中古英语方言提高为英国的文学语言,有“英国诗歌之父”的美誉。乔叟的主要作品有《特罗勒斯与克丽西德》、《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乔叟热爱生活,热爱人,认为“真诚是人所能够保持的最高尚的东西”,以此作为自己的道德准则与艺术标准;他忠诚于真理、忠诚于现实,忠诚于自然(包括人性),忠诚于艺术,开创了英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滋育了英国一代又一代作家。

逃出尘网来,和真理住在一起,

 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知足自乐;

敛财会引起怨恨,高攀易受排挤,

 热闹场中多忌妒,富贵叫你眩惑;

  取得你应得的一分,不求超过;

若要劝勉旁人,先自遵守规矩;

 真理必将拯救你,无须疑惧。

路见不平,不可任意激动心情,

 交给那圆球般滚转着的幸运:

少一点紧张,自然就多一点安宁;

 螳臂当车的事,其实不足为训;

 更不必以卵击石、力求能含蕴。

要管旁人,先管你自己,免讨没趣;

 真理必将拯救你,无须疑惧。

学习逆来顺受,遇事谦恭温良,

 在这世上你若强求,就自投末路。

这里不是家乡,这里无非一片荒凉;

 出来吧,尘世的旅客!牛羊也出棚位!

  抬起头来,感谢上帝,认清安身处;

 叫你精灵的指引,顺着大路向前去;

  真理必将拯救你,无须疑惧。

正是出于对某种不可摧毁的理念的持续不断的追求信奉,才有了信仰和真理。作为一个严肃的诗人,一位对人生怀抱友善与宽容的作家,乔叟的《真理》应是对人们的生活准则、处世方法、人生态度、生活经验的耳提面命的教导规劝告诫。

人性的弱点就是耽溺于尘世俗务。聚敛财富便有怨恨纷争,攀附权贵必遭排挤,强出头会遭妒忌,纸醉金迷让人丧失理智。乔叟以浅显平易的辩证关系告诉人们简明而又深奥的人生道理。路见不平,乔叟告诫人们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幸运如圆球滚动般不易抓住,否则,便如以卵击石、螳臂挡车般遭到失败。乔叟的“力求能含蕴”,启迪人们思索更深远之处——个人涵养的深厚,心胸的博大与拔刀相助方式方法的选择。逆来顺受,谦恭温良,似乎在严肃的生活真实的生命面前无昂扬恢弘之气,然而过天命之年的真诚善良的诗人教导世人:世事凶险,以免自投末路。要听从灵魂的指引。在诗歌里矗立起的是宽厚、慈祥、真诚、善良的诗人形象。

这首诗教导人们安分守己,知足自乐,循规蹈矩,克制欲望,格调不免低沉,有庸人哲学之嫌,似乎与生命意识、生命精神不合拍。然而,这首被认为乔叟临危所作,用以规劝世人的诗篇,融入了作家对人生的感悟与经验,以此直白讲出,足见其真诚;同时,据学者考证,此诗写于1386~1389年间,由于朝政有变,失意一时,作家的生活经验决定了他的思想观念和创作心态,诗人自己的坎坷经历痛苦经验使诗作具有了感悟人生生命真谛的丰富蕴含。由此,读者不难在似乎琐屑中庸的观念背后,解读出诗作所潜藏隐含的巨大生活压抑与复杂人生履历的累积。

全诗用事物的鲜明的矛盾对比构筑全篇,真理与世俗、紧张与安宁、温馨的家乡与荒凉的现世,缓缓叙来,告诉我们何从何去,以作出理性判断。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读者的闪光启示是难能可贵的,全诗是乔叟沉静、宽厚、言而有信、心地纯洁、克勤克俭等作者奉行的人的高贵品质的集中体现。

乔叟主张按事物的本来样子描写事物,所以诗的语言平易朴素。全诗分为三节,音韵和谐,节奏舒缓,犹如宽厚的长者娓娓而谈。尤其是第三节末尾的“真理必将拯救你,无须疑惧”的重复使用,给人深沉、舒缓、凝重的美,让人品评思索,余味无穷。乔叟的诗所创造的深邃的意境,精美的风格与表现方法,恰当的遣词造句与表情达意影响后世。因而安诺德称赞乔叟“我们真正的诗是从他开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