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真的预示


布莱克

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出身于伦敦一个开杂货铺商人之家,信仰基督教。一生靠刻制板画度日。他思想上肯定人生,要求平等,反对专制,曾参加民主斗争。他的诗抒写理想,歌颂感情,注重想象,开启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他的箴言式的笔记发人深省,为后世珍视。主要作品有《天真之歌》、《经验之歌》、《法国革命》、《天堂和地狱的婚姻》等诗集。

布莱克终生为幻觉萦绕,引起人们议论,有的评论家认为非凡的幻觉使诗人穿透日常经验的帷幕,与史前黑暗混沌的原始经验合而为一,创造出具有深邃历史感和启示力量的象征世界,称他为工业社会的先知和预言家;也有人认为他的诗过于神秘、晦涩。

一颗沙中看出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看出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

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

追求无限、永恒、至美和不朽是人类根深蒂固的精神本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和真理的布莱克在精致的小诗《天真的预示》中,用诗人敏感丰富的情愫和冷静深沉的理智,提出了微观和宏观、有限和无限、短暂和永恒的辩证关系的哲理命题。

同人们把无限、永恒当作纯粹的空洞的形式而游戏人生或者把其视为统治万物的巨大神秘力量而崇敬、恐惧的心态不同,布莱克用两对具象“一颗沙”、“一个世界”;“一朵花”、“一座天堂”揭橥了形而上的有限和无限、微观和宏观、小和大、短暂和永恒的意象。由于小和大、短暂和永恒、有限和无限与宇宙、自然、物质、生命运动的一致性和辩证发展关系,人们认识到小是大的基础,大是由小所积成并互相渗透,互相转化,事物的精细毫末,一点一滴构成了恢弘伟大。同理,有限与无限,短暂与永恒亦然。与此同时,诗人还表现出博大精神的洒脱和豁达。千百年来,作为万物之灵,人的伟大与渺小一直困惑着人类。人在无限与永恒面前感到渺小、惶恐、悲哀和震惊;又在能够追求无限和永恒之中感到精神和自由意志的扩张,傲岸伟大之感便由之产生;正是在追求过程中产生的虚无、恐惧、不幸和悲惨敦促人们在创造的骚动中寻求精神的家园。布莱克的“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把永恒在一刹那间收藏”不仅是对童稚天真、人类未来的歌颂赞美,而且也是对人本体、人类世界光明前景的憧憬向往和人的奋斗精神的歌咏赞叹。这就回归到标题“天真的预示”,如果说是对儿童的赞美歌颂还不够,作为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与悠久的历史面前,想要描述和分析永恒和无限似乎是一种无根据的、天真的行为。但是,诗人就是在单纯、常见的具象中,完成了瞬间呈现的理智与感情的复杂经验的凝炼升华,反映出哲学的内在本质的命题,人在黑暗神秘的无限中求索奋斗,在劳动与创造的刹那间获得永恒。这无疑是对人本精神的讴歌和弘扬。

《天真的预示》运用简洁平易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思想,联想自然、形象,尤其是用具象间的反差形成对比,使意象的创造富有底蕴。“一颗沙”、“一朵花”,“一个世界”,“一座天堂”,具有丰富的隐喻,蕴藉凝缩了深刻的历史感与奋斗创造的启示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