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和耐心


洛高

弗里德里希·封·洛高(1604~1655)生于德国中部布罗库特的一个地主家庭。上中学时期曾在约翰·克里斯蒂安·封·布里格公爵和他的夫人的宫廷当侍童。后来在法兰克福大学学法律。29岁时在布里格宫廷担任了一个一般职务。随后回到故乡领地管理了一段田庄并结婚。34岁时以笔名所罗门·封·戈劳发表《德国警句诗百首一集和二集》。次年到布里格宫廷任职,被任命为参事官。1648年被吸收为“丰收协会”(贵族阶层纯洁祖国语言的协会)会员。1654年出版了他的《德国警句诗三千首》。

洛高的警句诗在他活着的时候并没有受到社会的重视。然而100年后,拉姆勒和莱辛重新出版他的警句诗集并给以度高评价,从此,他开始成为德国著名的警句诗人。

希望是一根坚固的手杖,

耐心是一套旅行服装,

我们就以此迈步登程,

走过世界和坟墓而入永恒。

好的哲理诗会飞越国界,甚至可以打破时代的阻隔,走进任何人的心灵。那一道思想的闪光,一条思辩的感情,一层境界的升腾,都会引起千万人的强烈共鸣,受到思想上的启迪。

然而,不同的哲理诗人所采用的表现手法和角度,会各有其自己的美妙新奇之处。有的欲扬先抑,卒章闪光,使人豁然领悟;有的一唱三叹,回味无穷,使人牵心动容;有的画意盎然,物我交融,使人得到心灵的净化;有的字字铿锵,力重千钧,使人感奋不已。而德国洛高的《希望和耐心》一诗,落笔不多却写得别具洞天,表现了深邃的主题。

自古以来,哪个人没有怀抱过美好的希望?在希望的实现与耐心奋斗之间的奥妙关系上,谁能说清有多少先贤哲人曾留下多少至理名言?对于人类来说,希望也就是一种理想、一种信念。耐心也就是一种毅力,一种意志的体现。巴尔扎克说:“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罗曼·罗兰也说过,“只要你抱着希望,死去的意志就会在你内心复活。”只有有了执着的信念,才能赋予能力以启动力、粘着力和持久力,才能促使人们潜在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去征服各种艰难险阻。反过来,希望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的耐心做基石。柏拉图就说过,“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尼采形象地说:“在你立足处深挖下去/就会有泉水涌出。”成就一项宏伟的事业,更是需要几年几十年持之以恒的耐心。无怪乎巴尔扎克说:“天才就是忍耐”。急躁是成功之大敌。功亏一篑的教训尤其说明了耐心的重要性。拿破仑有句名言——“胜利在最后的五分钟”。一场旷日持久的,逐鹿千里的浩大战争的真正胜利,却要看最后的分晓。

这方面的道理,曾被多少类似的格言一语道破。被多少人所共见,所共言。然而,象洛高的《希望和耐心》这样,寓理于诗,带有较浓的抒情韵味,却不多见。把“希望”具体譬之为人生路上不可缺少的“一根坚固的手杖”,把“耐心”喻之为必备的“一套旅行服装”,给人既新奇又贴切之感。拥有了二者,就可以走遍世界,把一切绚丽多彩的希望变为活生生的现实。一旦探索到人生的真谛、永恒的真理,一旦创造出不朽的业绩,那么他的灵魂、精神将越超死亡,永远被人们怀念。无数为人类做出辉煌业绩的政治家、科学家,以及英雄模范的动人事例早已证明了这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