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阊阖千门万户开,三郎沉醉打球回。
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
【原诗作者】:晁说之
【原诗今译】:
皇宫中的千门万户大大敞开,
原来是迎接唐明皇打球归来。
韩休离开人世九龄已经老迈,
早朝再也听不到忠直的情怀。
【鉴赏提示】:
唐玄宗李隆基,既是声威显赫一时的盛唐时代的英明天子,又是沉溺于美色、骄奢淫逸,几乎断送了李唐王朝性命的昏君。对于其成败得失,唐代的文人墨客曾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指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而宋人晁说之这首七绝却从另一角度写出了唐王朝之所以由盛而衰的原因。这不仅是对唐代历史的形象化的概括和总结,同时也对宋代统治者有一定的惩儆和借鉴意义。
诗的第一句极写唐玄宗气焰熏天,不可一世。阊阖,本是传说中的天门,但作者为了表现唐玄宗的威严和气势,特意把它放在句首,使人有望而生畏之感。另外,按实际情况来看,即便是皇家宫殿,即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也不会有“千门万户”同时打开的浩大声威,但作者在这里巧用夸张手法,着意描写皇宫的富丽堂皇,着意描写李隆基的威势。那么,“千门万户”打开,究竟所为何事呢?——“三郎沉醉打球回”,原来,竟是为了迎接这位风流天子打球归来。“三郎”,是李隆基的小名,晁说之虽然是宋朝人,直呼“真龙天子”的小名未免也有不敬之嫌,更何况它和前句的“阊阖”相对,无形中又增加了几分戏谑的色彩。“沉醉打球回”,一方面是说玄宗打了球、喝了酒,醉熏熏地归来;另一方面着重用“沉醉”二字刻画他醉生梦死、淫乐无度的内在气质。因此,假如我们把这两句话一比较就会发现:前句“千门万户开”,把唐明皇的威势写到了极点;后句“沉醉打球回”,唐明皇的淫乐也写到了极点;前句把这位风流天子“抬”到了天上,后句又轻轻地把他“放”了下来,在这一“抬”一“放”之间,作者的态度也立然可见了。
诗的后两句着重揭示唐玄宗之所以能够这样淫乐无度的原因:“九龄已老韩休死,无复明朝谏疏来”。我们知道:张九龄和韩休,原都是玄宗朝中的直臣,“尝谏明皇宴乐,常改容谢之”,对开元、天宝盛世的形成做出过重要的贡献,可是后来,张九龄以老乞休,韩休不久病逝。表面上看来,作者似乎在直陈史事,对这位“沉醉打球回”的风流天子未贬一语。但实际上,这句话中的“潜台词”是很多的。其一,九龄为什么会“以老乞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玄宗后期已经不想励精图治了,他信任“口有蜜,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只愿意听阿谀奉承的顺耳话,要直言敢谏的臣子更有何用?其二,“无复明朝谏疏来”,似乎是“九龄已老韩休死”的直接结果,实际上又是在暗示玄宗的心理活动:那些讨厌的老臣都不在了,我只管花天酒地的玩吧!其三,即便是“九龄”、“韩休”都已经不在了,难道朝中再没有直臣了吗?不,关键是唐玄宗再不任用直臣。因此,诗的后两句虽然看起来是客观陈述,实际上处处是在指责玄宗的荒淫误国。因此,人们还可以进一步想到:那场几乎使盛大的唐王朝倾覆的“安史之乱”不就是在他“沉醉打球回”的醉生梦死的生活中酝酿而成的吗?假如宋代统治者不认真吸取经验教训,不是也会重蹈覆辙、故技重演吗?《打球图》篇幅虽短,立意可谓不凡矣!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