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悲哀


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出身于贫困的屠户家庭。做过演员、士兵。他是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歌手。他的一生与匈牙利抗击外国侵略、争取政治自由联系在一起,在与沙俄入侵者搏斗中牺牲。他短暂的一生留下800多首抒情诗,9首叙事诗,著名作品有抒情诗《匈牙利的贵族》、《民族之歌》、《我的歌》、《自由与爱情》等,叙事诗《农村的大锤》、《勇敢的约翰》等。

裴多菲注意吸收民族语言,用民歌形式表现人民革命,他的作品激情磅礴,充满革命气势。

什么是悲哀?茫茫大海。

什么是欢乐?海底珍珠。

不待从海底取出,

或许已毁于中途。

面对茫茫大海,观潮者除去感到自己生命的渺小外,还能收获什么呢?自然是悲从中来。“大海”作为“生活”的意象,裴多菲提出一个严峻的、引人思索的大问题。

要显示人生价值,唯有摒弃观潮的态度,勇于投入这生活的“大海”,追寻、探取“海底珍珠”,“珍珠”作为“真理”的意象,昭示着得到和掌握真理,是需要付出努力,是需有献身精神的。唯此,才有真正的欢乐。

但是即使是有这番努力和献身精神,获得了真理的“珍珠”,在显示了人生价值的“欢乐”时刻,诗人又提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获得的真理可能很快失去(“不等从海底取出,或许已毁于中途。”)那么,欢乐在哪里?诗篇戛然而止,但正象一首动人的乐曲,在不该结束时结束了,余音袅袅,引人遐思不已,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裴多菲给人的哲理启示是隽永深刻的:人生的快乐是在真理的追寻过程中,而不在于获得;真理不是恒定的,它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因此,作为勇敢的人,应该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跃身大海(生活),取出新的真理的“珍珠”,永不止步,真到生命的尽头。只有在一次次的拼搏过程中,才显现出生命的价值,才能体味到真正的欢乐!

其实,只要我们回顾历史,放眼现实,预测未来,就深知这种如同爱因斯坦“相对论”真理观的正确性。古往今来,多少所谓“绝对正确”的真理已成以往,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为了追求新的真理,为之投入,为之献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