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好多年前的冬天
有一朵孤零的小花
低着苍白消瘦的小脸
凄凉地摇曳在铺满荒草的废园
春风和雨水都不能使它丰满
它病了,而且离得那么远
温暖的阳光,乌儿的歌唱
无法来到它的身边
它感到困苦旅途的的艰难
无论哪一个季节哪一个夜晚
没有一个人知道它
没有一个人帮助它
它幼小的身子冰凉地沉睡
雪花覆盖了寂寞的摇篮
只有忧郁同它作伴
依然是那样的冬天,那样的寂然
我的诗歌也不能安慰它的泪眼
我回忆中的小花朵
悲伤的小妹妹
你随着枯叶轻轻飘落
在深深的愁绪中静静长眠
你那已经变成了水的感情
流着淡淡寒冷的清香
憔悴的泥土也轻声哀叹
呵!秘密孱弱的小花朵
被遗忘了的梦的女儿
在你死去的地方
已埋下我炽热纯洁的怀念
柏桦
这首诗共四节。第一节,从两个方面写小花的病弱孤苦。一方面写小花本身病弱:苍白消瘦的小脸;一方面写小花孤苦:在冬天,在铺满荒草的废园,春风雨水离得太远,温暖和歌声不能来到身边。第二节,写小花凄寂无助:不论什么时间,没有人知道它,帮助它,只有凄凉、寂寞、忧郁相伴,作者的诗也不能给小花任何安慰。第三节,写小花愁悒长眠:小花象枯叶一样飘落,带着深深的忧愁,静静地死去。它虽然死了,它感情的清香在冷风中流溢。第四节,写作者对小花的伤怀痛悼:小花是孱弱的,但并没有被遗忘,作者正把自己的怀念埋在小花死去的地方。
对一朵小花的枯死,人们可以有完全不同的态度。有的人压根都没有想过一朵小花的死活的特殊意义;有的人也完全可以用优胜劣汰的理论认为这是自然规律的威力,竞争的结果,辩证法的胜利,天下病弱而逝者正多,未尝不值得庆贺。独作者对一朵小花深寄怀念之情,这正是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寂寞感、孤独感的表现,也是受了现代派文学表现自我主张的影响的表现。
自古以来,人们大都认为诗歌风格的博大、高远、昂扬、壮烈、豪放是远胜于纤弱、低沉、细腻、柔密、婉约的。就心理来说,平和温柔应当是人的最基本的特性。就诗来说,纯粹婉约的作品不少,绝对豪放的作品就不多见。苏轼的“大江东去……”高入豪放的云天,但最终还是掉到婉约的深谷。所以应当承认,雷霆万钧固然能振聋发聩,细雨绵密也能滋润万物。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小花的凄凉、寂寞、孤独、孱弱,那可怜巴巴的小模样,那寂寞地死去的形象,谁能不为之心动,为之低回徘徊。这就是悲惋低沉的诗作的力量。
这是一篇伤逝之作。逝去的是什么呢?一朵小花?一个一朵小花似的小妹妹?都是又都不是。因为这首诗句句写花,又句句拟人,写花似花,拟人象人,可以说花人不分,花人一体。花是柔弱的花,人是病态的人,不论是写花还是写人,作者都是在伤悼一种病弱之美的逝去。也不容否认,这首诗的调子太低沉了,令人悲不自胜,也不见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