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

豹 在旷野之极

蹲着

不知为什么

许多花 香

许多树 绿

苍穹开放

涵容一切

这曾啸过

  掠食过的

豹 不知什么是香着的花

或什么是绿着的树

不知为什么的

蹲着 一匹豹

 苍穹默默

  花树寂寂

旷野

消 失

辛郁

现代派远祖美国诗人爱伦·坡有一首诗《乌鸦》,一百余年来,一直众说纷纭,如天书莫测。而辛郁的这首《豹》到底表现什么,我们也难以规范、界定。

如果说,诗中的“豹”象征一种永恒力量对一种暂时存在的破坏,是可以解释通的。因为台湾现代派诗人曾受存在主义思潮影响,对人生的存在价值、意义产生一种迷惘、虚无、失落的情绪。由此我们就可将这种力量拓展为诸如死亡、战争……一系列的破坏力,而诗中的花树、旷野即可理解为破坏之对象,如生命力……。如果说,我们结合自己的经验、感受,能动地发挥我们的审美欣赏力,来体味这首诗,诗中的“豹”是否也可联想为“政治力量”,而“花树”则联想为“人性”、“自然力量”,这也未尝不可。那么,这首诗即可理解为:一种人为的政治力量对人性的冲击、瓦解。

因为作者是以一种纯粹意象呈现于我们眼前,让读者通过暗示去把握,而这种暗示是诗人特意制作、刻意追求的“多棱形的晶体”,具有多层审美意义,你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心理感受和审美感受。

这首诗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多棱形晶体”的多层次审美效果,主要得力于以下艺术手法:

其一,以个别表现一般。叶维廉在评论一位诗人时曾说:“诗人另有一种视觉、听觉。”这另一种视觉、听觉“也就是诗人的个别经验”。如这首诗中之意象,仅是诗人辛郁个别的经验:“一匹豹,蹲着”从亘古一直到现在,不知为什么”就这样地“蹲着”,而使“花树寂寂”、“旷野消失”。作者以这种主体的个别经验而对自然恒常的状态、秩序进行打乱、变形、重建。以此来表现一种普遍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意象。当然,这种对自然的重新组合,抒情主体是用冷静的具象来完成的。诗中的“豹”、“花树”、“旷野”只是个别物象,作者通过重新的组合,使个别物象内涵着丰富的普遍的人生、社会意义。

其二,暗示性、象征性。以有限幅射出无限,正如古人所谓具有“弦外之音”、“韵外之味”。即这首诗的意象是暗示地冷静地观照,单纯地具象,诗的语言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张力。

其三,绘画性、雕塑性。台湾诗人罗门认为现代派诗:“偏重于绘画、雕塑的知觉性。”这首诗一开头就把我们的视觉拉向“远极”,而看到“蹲着”的“一匹豹”,具有很强的雕塑性。它无疑受了意象派诗的影响。意象派诗的冷静具象,具有极强的雕塑性,而这种雕塑性,又增加了诗的辐射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