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昌龄
越女作桂舟,还将桂为揖。湖上水渺漫,清江初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叶。将归问夫婿,颜色何如妾。
《采莲曲》为乐府旧题,属《清商曲辞·江南弄》。
王昌龄作《采莲曲》二首,此为其中之一首。这首诗描写江南水乡清新秀美的风光和采莲女活泼真率的情态。
越,古国名,亦称于越,初建都会稽(今浙江绍兴)。故诗中“越女”当指江南水乡女子,且为采莲女。“桂舟”、“桂楫”是写采莲女所用舟楫之美。屈原《九歌·湘君》用“桂舟”、“桂擢(擢即楫)表现神(一说神女)之美。王昌龄这里写舟楫之美,实际上也是写越女之美。前四句写越女采莲,却不写莲、不写荷,而写她们乘的舟用的楫;写湖水的渺漫,江水的清澈。采莲女乘着桂舟,划动桂楫,渡过清澈见底的江水,在望不到边的湖面上穿行,多么轻松,多么自如。多么欢快。不禁令人联想到汉乐府《相和歌辞》中那首著名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莲女就象这首诗中写的鱼儿,嘻戏在莲叶间。诗人赞美江南水乡这令人赏心悦目的自然风貌,也赞美采莲女富于诗意的愉快劳动。
诗的后半更富情趣,越女采莲已毕,相约“莫摘芙蓉叶”,而要“摘取芙蓉花”。做什么用呢?拿回家向丈夫夸耀,问问丈夫,这艳丽的荷花和人比,谁更美?采莲女的娇憨活泼之态,跃然纸上。
王昌龄以前的六朝上层贵族文人写“采莲”这种题材,或多或少都有些靡艳的成分。而王昌龄的这一类诗,绝无轻浮浅薄之词,也不以浓艳取胜,而是着重写自然之景,自然之情。这首诗捕捉了江南水乡采莲女子平凡劳动中的典型情景,加以概括和想象,饶有情趣地表现了青年女子纯洁天真、异常可爱的情态,令人感到健康清新,意味深长。同时,这首诗语言通俗明快,音调和谐宛转,有很浓的民歌气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