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夷臣


[唐]皮日休

夷臣本学外,仍善唐文字。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

在改革开放的年代,读读这首《颂夷臣》是很有意思的。这题目本身就很耐人寻味;夷臣,本是我们的祖先对外国使臣的蔑称,而诗人在其前面加上一个“颂”字,这岂不是对传统观念的否定?

“颂”夷臣什么呢?颂夷臣善于学习。头四句“夷臣本学外,仍善唐文字。吾人本尚舍,何况夷臣事。”采用对比手法,比出外国使臣兼收国内外一切知识,包括唐文字在内,这是一种开放的意识;而“吾人”拒绝外来的一切交化(即“尚舍”),则是一种封闭心理。“何况夷臣事”,这种轻蔑的口吻,活画出“吾人”的自大心态,正是这种自大心态将自己封闭起来。而夷臣又以“吾人”为镜,鉴诫自己;“所以不学者,反为夷臣戏。所以尸禄人,反为夷臣忌。”他们耻笑“吾人”“不学者”的愚昧,当然他们要更虚心地学;他们以“吾人”的“尸禄”(只拿薪水不干事)为反面例子教育自己,当然他们要作一个实干的官员。

事物总是不进则退,何况作为参照物的夷国在善学中前进!这就使诗人沉痛地发出慨叹:“吁嗟华风衰,何尝不由是!”国家的衰败,全由于我们的自大、愚昧、懒惰啊!这两句诗犹如闷雷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隆隆滚来,令人震惊!作为一个唐人,他敢于大胆颂夷而针砭已患,我们只觉得他的气度与胸襟的阔大,只觉得他的“吁嗟”里散发着爱国的热力。在这数行小诗中,闪烁着超时代的反省的智慧之光!我们常说,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应吸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首诗便是该吸取的精华。可惜的是,我们过去出于某种原因,一叶障目,看不到这类作品在闪光,而冷落了它们。今天该请它们出世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