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其三


【原诗】: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原诗作者】:杜甫

【原诗今译】:

早晨的缕缕阳光照着山郭寂静的村庄,

我每日在江楼上看这青翠的水色山光。

连日来渔人驾着小舟往返于江波之上,

秋清气爽,小燕子寻寻觅觅上下飞翔。

匡衡抗疏,每每擢升,朝廷待我相反,

刘向怀才不遇,才去传经,都比我强。

显贵的少年同学谁象我这般穷酸贫贱,

看呵,轻裘骑马正在京畿的五陵徜徉。

【鉴赏提示】:

这首诗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两联。主要是描写夔州府早晨的景观。第一联“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两句,写诗人每当清早夔州府的千门万户还在紧闭之时,他就照例坐在江畔山上的小楼中,沐浴着清晨的阳光。第二联写诗人清晨楼上所见的情景:连日不归的渔人还在江上随波逐流,本该南飞的秋雁似乎故意在诗人面前飞来飞去。仇兆鳌注曰:“渔人、燕子,即所见以况己之淹留。”(《杜诗详注》)说得极是。本来渔人、燕子只是寻常所见的事物,可是在淹留他乡的诗人看来,却触动了他的归念,转而觉得渔人、燕子如此是出于有意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移过来评此两句,倒也十分精当。

第二部分紧承二联,主要抒写自己的感慨。三联两句诗人由渔人、燕子勾起故国之思,接着回忆起自己一生的失意:在他任“左拾遗”时,本想抗旨上疏救房琯,却因此获罪遭贬,这是自己政治上的失意;自己家传儒学,不能以此自立,儿辈因战乱也失学了,这是在着文传名上的失意。尾联两句写作者不遇的愤慨:当年与他一起在长安的同学辈,虽然没有救国为民的志向,也没有什么文才,倒一个个高官厚禄。三联两句对比,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对那些只图个人功名富贵的高官达人进行了辛辣讽刺。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很有力量的词“自”,活画出汲汲名利者的丑恶嘴脸,含有强烈的不平和愤慨。顾宸《杜诗注解》中引李梦沙语:“四句合看,总见公一肚皮不合时宜处。言同学少年,既非抗疏之匡衡,又非传经之刘向,志趣寄托,与公绝不相同,彼所谓富贵赫奕,自鸣其不贱者,不过五陵衣马自轻肥而已。极意数落语,却只好叹羡;乃见少陵立言蕴藉之妙。”可谓极得杜甫诗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