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竹林寺


【原诗】:

岁月人间促,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更得几回过?

【原诗作者】:朱放

【原诗今译】:

时光的脚步在人世间匆匆走过,

此地呀,有看不完的山岚景物。

那竹林寺的风光尤其令人留恋,

屈指算,今生还会有几次经过?

【鉴赏提示】:

饱览佳山秀色,流连竹林胜景,于是乎对景生情,喟然长叹,感天地之无限,惜人生之短促,这样的情思是古代士大夫们所常常易于生发流露的,这样的诗作亦不算寥寥。然难得的是朱放能将这样一个古老的诗题写的语淡韵深,曲折有致,读后倒有些空谷梵音、不绝如缕之感了。

全诗仅四句,但笔端的跳跃性很大。作者驱使自己的一支笔,从外部景物的摄取,到内心世界的展现,犹如电影镜头的推拉转换,远近相间,虚实结合。首句和末句“岁月人间促”“更得几回过”,是内心感慨的表露,而二、三句“烟霞此地多”“殷勤竹林寺”,则是对自然景观的采撷(当然这种写景亦不是那么纯然、那么客观)。发端一句等于是镜头的一“推”一“拉”,因为作者其实是眷眷于如烟似霞般的美丽景色,才陡然触发岁月匆匆之感,但他却未从写景起笔,而是率先抒发内心感受,这样就将自然之景推远,而将心理感觉拉近,让景物成为凸观思绪的背景。后二句又如镜头的转换及再“推”——从“烟霞”转向“竹林寺”,继而又推开竹林寺,再次转向内心世界的展示。而同样是落笔于景,放眼“烟霞”,是何等的虚幻,转观“竹林寺”则显得真切实在。这种大笔调度使诗中所表现的艺术空间得以扩大。诗人之笔可谓妙矣!而“烟霞”、“殷勤”二语尤属妙用。如烟如霞、如梦如幻、缥缥缈缈的山岚,最是令人产生无限眷恋、无限遐想之景观,所以作者在这里就不单纯是“写景”,而且是“造境”了。“殷勤”一词更是于委曲中见情韵。诗人由于恋情于竹林寺一带胜景而频频探访,“殷勤”致问;而竹林寺亦似知解人意,款款迎客,“殷勤”献意。此极写物我两恋之情,终至成为深深的感伤和无奈。结句“更得几回过”,就如怀了这份慨叹、感伤和无奈的长长的叹息,丝丝缕缕,萦绕山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