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二首


【原文】:

白居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原文作者】:白居易

【鉴赏】:

这是同一主题的两首诗,主要反映当时的农民怎样受到残酷剥削,他们虽然辛勤耕作,却仍然得不到温饱。作者李绅虽然做过宰相,职位很高,但他却能够体会农民的困苦,同情他们的命运,这是很不容易的。

第一首,是写农民一年到头辛勤地劳动,尽管年成也不坏,耕地也没有荒掉,但是种田人却还是在挨饿,甚至活活地饿死。这里第三句中的“四海”二字是指全中国,“四海无闲田”意思是全国的田地并没有闲着,并没有荒芜,说明农民们都是在辛勤劳动的。接着最后一句“农夫犹饿死”就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农民是怎么会饿死的?他们生产出来的粮食,都到哪儿去了?诗的意义很深刻。

第二首主题相同,写法不一样,是具体地描写农民劳动的辛苦。你看:烈日当空,农民在田中锄苗。身上的汗滴落在庄稼下的土地上。诗人感慨地说:有谁知道碗里的饭,每一颗都是辛苦得来的啊!

今天小读者诵读这二首诗必然会想到农民的伟大,粮食的宝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