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贤士爱惜声名,不苟求仕禄;或咏寒食事。《庄子·盗跖》:“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汉·蔡邕《琴操》:“晋文公重耳与(介)子绥俱亡,子绥割其腕股以救重耳。重耳复国,舅犯、赵衰俱蒙厚赏,子绥独无所得。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文公惊悟,即遣求得于绵山之下,使者奉节迎之,终不肯出。文公令燔山求之,火荧自出。子绥遂抱木而烧死。文公哀之,流涕归,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发火。”介之推也作介子推、介子绥。元稹《春六十韵》:晋悲焚介子,鲁愿浴沂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