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指仙山、仙境;或指极高之处;也借指帝宫楼阁等。《山海经·海内西经》:“海内昆仑之墟,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淮南子·地形训》:“(昆仑)中有增城九重,其高万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倾宫、旋室、县圃、凉风、樊桐,在昆仑阊阖之中,是其疏圃。”旧题汉·东方朔《十洲记》:“昆仑,号曰崐峻,在西海之戍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方广万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仑山。山三角正北,干辰之辉,名曰阆风颠。其一角正西,名曰玄圃堂。其一角正东,名曰昆仑宫。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所。”《水经注·河水注》:“《昆仑说》曰:昆仑之山三级,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阆风;上曰增(层)城,一名天庭,是谓太帝之居。”鲍溶《怀仙》之一:昆仑九层台,台上宫城峻。储光羲《杂诗》之一:西游昆仑墟,可与世人违。杨于陵《赠毛仙翁》:昆阆无穷路,何时下故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