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唐代乐曲名,本由西凉传入,名《婆罗门》。唐玄宗改为《霓裳羽衣曲》,又有传说为唐玄宗游月宫时所得。《唐会要》:“天宝十三载,改《婆罗门》为《霓裳羽衣》。”《逸史》:“开元中,中秋望夜,时玄宗于宫中玩月。(罗)公远奏曰:‘陛下莫要至其中看否?’乃取拄杖,向空掷之,化为大桥,其色如银,请玄宗同登。……见仙女数百,皆素练宽衣,舞于广庭。玄宗问曰:‘此何曲也?’曰:‘《霓裳羽衣》也。’玄宗密记其声调,遂回,却顾其桥,随步而灭。且召伶官,依其声调作《霓裳羽衣曲》。”(引自《太平广记》卷二二)白居易《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