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横、竖、横、撇、点、竖折/竖弯、竖、撇、横、横折弯钩/横斜钩

◎咬:“庶人~之”。


动词

1.用牙齿咬东西。

bite;

直龁敌领。 —— 《聊斋志异·促织》饮龁其异。 —— 唐· 李朝威《柳毅传》

龁吞(不经咀嚼而吞咽);龁啮(即咬啮);龁萁(嚼食豆茎);龁咬(啮咬);龁啖(龁吃。嚼食);龁齧(咬毁;咀嚼辨味)

2.吞蚀。

swallow;

抑能止锋戢锐,画燕自守,而不以吞 契丹者龁我乎? —— 清· 王夫之《宋论》


〔龁〕字拼音是(hé),部首是齿部,总笔画是11画

〔龁〕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齿、乞”。

〔龁〕字仓颉码是YUON,五笔是HWBN,四角号码是28717,郑码是IOMY,中文电码是7878

〔龁〕字的UNICODE是U+9F8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40833,UTF-32:00009F81,UTF-8:E9 BE 81。

〔龁〕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序号7153

〔龁〕字异体字是

字源字形

龁(简·汉·张家山) 汉 简 张家山

龁(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龁(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龁(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龁(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龁(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二下反切戶骨切頁碼59頁,第18字續丁孫

𪗟

𪗟齧也。从齒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四反切胡兀反頁碼171頁,第1行,第2字述

𪗟齧也。從齒气聲。

臣鍇按:《禮》曰:「食瓜,庻人齕之。」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二下反切戸骨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318頁,第4字許惟賢第142頁,第15

𪗟齧也。

如淳注《漢書》曰:齕,齩也。《曲禮》。庶人齕之。

从齒。气聲。

戶骨切。十五部。

齕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115頁,第18字
2陳昌治本第170頁,第8字
3黃侃手批第140頁
4說文校箋第81頁,第13字
5說文考正第77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264頁,第5字
7說文約注第458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1130頁,第3字
9說文集注第400頁,第3字
10說文標整第47頁,第22字
11標注說文第82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617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2688頁【補遺】第16388頁
14通訓定聲第2273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72頁【崇文】第685頁
16說文句讀第233頁
17古字詁林第二冊,第570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222頁,第4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齒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72頁,第5

同文書局本: 第1532頁,第18

標點整理本: 第1535頁,第10

《廣韻》、《韻會》、《正韻》:下沒切;《集韻》:恨竭切,𡘋音紇。《說文》:齧也。《禮・曲禮》:削瓜庶人齕之。【註】不橫斷也。《前漢・田儋傳》:秦後得志於天下,則齮齕用事者,墳墓矣。【註】齮齕,猶齚齧也。

又,胡齕,人名。

又,《唐韻》:戸骨切;《集韻》:胡骨切,𡘋音搰。又,《廣韻》:胡結切;《集韻》:奚結切,𡘋音纈。又,《集韻》、《類篇》𡘋下扢切,音扢 —— 義𡘋同。

注解

〔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齒部

〔齕〕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齒、乞

〔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hé] ⑴ 见“龁”。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gnaw, bite, nibble abnagen, nagen ronger, mordre, grignoter, (lit.)​ ronger, mordre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