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折、撇折、提、竖、横折、横、横、竖、竖、横、横、横

①把麻析成缕连接起来。~麻。

②搜捕,捉拿。~访。~私。~捕。通~。侦~。

③同“辑”,收集。


动词

1.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缠织有关。本义:绩,把麻搓成线。

众妇夜缉灯烘。 —— 宋· 苏轼《次子由诗相庆》

缉绩(纺织,编织);缉取(搓成);缉麻(绩麻);缉妇(从事纺绩的妇女)

2.搜捕。

seize; arrest;

访缉纠诘。 —— 清· 方苞《狱中杂记》

缉听(向各处去搜集消息);缉凶(搜捕凶犯);缉擒(捉拿;缉拿);缉探人(侦察人员)

3.继续。

continue;

授几有缉御。 —— 《诗·大雅·行苇》

缉熙(本指逐渐达到光明,后因以指光明);缉御(侍者连续更替地侍候着);缉绪(继承传统)

4.会合;和睦。通“辑”。

join; meet; concord; harmony;

适道已来,四十九载,妙应事多,宜加总缉,共成区畛。 —— 《广弘明集·沈约·佛记序》有所缉缀。 —— 《魏书·高允传》转将深意谕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说。 —— 元稹《苦乐相倚曲》思所以镇定民心,缉宁外内。 —— 《三国志·吴书·陆抗传》注还贤与能,群臣缉睦。 —— 《陈书·虞荔传》

缉缀(搜辑。引申为编撰书稿);缉众(聚众);缉宁(使祥宁安和)

5.附耳私语;花言巧语 。

whisper;

缉缉(附耳私语的声音。形容花言巧语);缉缉翩翩(形容交头接耳、花言巧语)

6.另见 qī。


〔缉〕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ī、qī),部首是纟部,总笔画是12画

〔缉〕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纟、咠”,五行属木。

〔缉〕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糸( mì ),表示与线丝、缠织有关。本义是绩,把麻搓成线。

〔缉〕字仓颉码是VMRSJ,五笔是XKBG,四角号码是26141,郑码是ZJCE,中文电码是4874,区位码是2809

〔缉〕字的UNICODE是U+7F0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 (基本汉字),10进制: 32521,UTF-32:00007F09,UTF-8:E7 BC 89。

〔缉〕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序号2816

〔缉〕字异体字是緝、𦂝

字源字形

缉(石经·汉·熹平石经)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缉(石经·唐·开成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缉(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缉(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缉(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缉(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七入切頁碼438頁,第24字續丁孫

緝績也。从糸咠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七入切頁碼1038頁,第7行,第3字述

緝績也。從糸咠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七入切古音第七部頁碼2636頁,第4字許惟賢第1147頁,第4

緝績也。

自緝篆至絣篆皆說麻事。麻事與蠶事相似。故亦从糸。凡麻枲先分其莖與皮曰木。因而漚之。取所漚之麻而林之。林之爲言微也。微纖爲功,析其皮如絲。而撚之,而𠟪之,而續之,而後爲縷。是曰績。亦曰緝。亦絫言緝績。《孟子》曰:妻辟纑。趙注曰:緝績其麻曰辟。按辟與擘肌分理之擘同。謂始於析麻皮爲絲也。引申之,用縷以縫衣亦爲緝。如《禮經》云斬者不緝也𪗋者緝也是也。又引申之爲積厚流光之偁。《大雅》傳曰緝𤋮光明也是也。

从糸。咠聲。

七入切。七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孟子》「妻辟纑」,辟乃𣏟之借,緝熙訓光明者,乃「㬎巸」之借。

白话解释

缉,将麻丝凑在一起。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咠”作声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篆文,從糸、咠聲。從「糸」,指線;「咠」表示音讀。隸書、楷書都從篆文來。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緝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67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111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830頁
4說文校箋第582頁,第7字
5說文考正第520頁,第16字
6說文今釋第1924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237頁,第3字
8說文探原第647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772頁,第4字
10說文標整第346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557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459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784頁【補遺】第17926頁
14通訓定聲第424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1142頁【崇文】第4565頁
16說文句讀第1900頁
17章授筆記第549頁,第5字
18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244頁,第2字
19古字釋要第1214頁,第5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23頁,第10

同文書局本: 第930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892頁,第32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七入切,音葺。《說文》:績也。《釋名》:緝下橫縫,緝其下也。《儀禮・喪服》:斬者何,不緝也。

又,《玉篇》:續也。《詩・大雅》:授几有緝御。【箋】緝,猶續也。

又,緝熙,光也。《詩・大雅》:於緝熙敬止。

又,《集韻》:卽入切,音㗱 —— 緝緝,口舌聲。《詩・小雅》:緝緝翩翩。

注解

〔緝〕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緝〕字是多音字,拼音是jī、qī,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咠

〔緝〕字造字法是形聲。从糸( mì ),表示與線絲、纏織有關。本义是績,把麻搓成線。

〔緝〕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jī] ⑴ 把麻析成縷連接起來⑵ 搜捕,捉拿⑶ 同「輯」,收集。 [qī] ⑴ 一種縫紉方法,一針對一針地縫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to sew in close stitches kapern (V) coudre finement, arrêter, saisir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