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①古人用來束髮的骨器。

②束髮。



〔䯤〕字拼音是(kuài),部首是骨部,总笔画是23画

〔䯤〕字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會”。

〔䯤〕字仓颉码是BBOMA,五笔是MEWJ,四角号码是78266,郑码是LWLK

〔䯤〕字的UNICODE是U+4BE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区A,10进制: 19428,UTF-32:00004BE4,UTF-8:E4 AF A4。

〔䯤〕字异体字是鬠、𩩈

字源字形

䯤(印刷字体·宋·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䯤(印刷字体·宋·增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䯤(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䯤(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外切頁碼129頁,第10字續丁孫

䯤骨擿之可會髮者。从骨會聲。《詩》曰:「䯤弁如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八反切古最反頁碼333頁,第1行,第1字述

䯤骨擿之可會髮者。從骨會聲。《詩》曰:「䯤弁如星。」

臣鍇曰:「可掠髪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四下反切古外切古音第十五部頁碼665頁,第2字許惟賢第297頁,第1

䯤骨擿之可會髮者。

䯤會曡韵。《鄘風》。象之揥也。毛曰:揥所以摘髮。摘本又作擿。䯤所以會髮,與揥所以擿髮訓釋正同。䯤與揥一物而少異。《釋名》曰:揥,摘也。所以摘髮也。導所以導擽𩯭髮,使入巾幘之裏也。或曰擽𩯭以事名之也。然則揥一名擿。《鄘風》所云也。導一名撩𩯭。漢魏巳後多云玉導,簪導。今人之抿簪。詩,禮之䯤也。《周禮・弁師》。會五采玉琪。注曰:故書會作䯤。先鄭云:讀如馬會之會。謂以五采束髮也。《士喪禮》。檜用組。乃筓。檜讀與䯤同。書之異耳。說曰:以組束髮。乃箸筓。謂之檜。沛國人謂反紒爲䯤。按先鄭說云爾者,葢由會髮之器謂之䯤。因之束髮謂之䯤。與《儀禮》之檜同。今《士喪禮》字作鬠。注云:古文鬠皆爲括。骨擿猶象揥也。必云骨者,爲其字從骨。䯤者,獸骨之成器者也。故廁於末。

从骨。會聲。

形聲包會意也。古外切。十五部。

詩曰:䯤弁如星。

衛風文。今作會弁。《毛傳》曰:弁,皮弁。所以會髮。按此傳極可疑。葢淺人改竄也。皮弁者,諸矦所以視朔及與諸矦相朝聘。非爲會髮之用也。云所以會髮。殊不辭矣。《說文》多沿《毛傳》。其云可會髮者,必本《毛傳》此文。葢《毛詩》本作䯤弁。傳本云䯤所以會髮。弁,皮弁。正同《周禮》故書皮弁䯤五采。謂先束髮而後戴弁。其光耀如星也。自《鄭箋・毛詩》乃易䯤爲會。釋爲弁之縫中。與注《周禮》從今書不從故書正同。後人據箋改傳。致有此不通耳。毛,許,先鄭說詩禮皆與後鄭不同。其義則後鄭爲長。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反髻作鬠。《莊子》作「會撮指天」[一][一]《莊子•人間世》:「會撮指天」。陸德明釋文:「崔云:會撮,項椎也。司馬云,會撮,髻也。古者髻在項中,脊曲頭低,故髻指天也」。

䯤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256頁,第2字
2陳昌治本第341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266頁
4說文校箋第169頁,第14字
5說文考正第161頁,第14字
6說文今釋第573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993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33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83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02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165頁,第16字
12說文注箋第1289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4449頁【補遺】第16665頁
14通訓定聲第2622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340頁【崇文】第1357頁
16說文句讀第497頁
17章授筆記第176頁,第9字
18古字詁林第四冊,第412頁,第3字
19古字釋要第424頁,第14字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70頁,第20

同文書局本: 第1450頁,第61

標點整理本: 第1446頁,第29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古外切,音儈。《說文》:骨擿之可會髮者。通作會。《詩・衞風》:會弁如星。【傳】皮弁所以會髮。【釋文】會,《說文》作䯤。《周禮・夏官・弁師》:王之皮弁會五采。【註】故書會作䯤,謂以五采束髮也。

又,通作檜。《儀禮・士喪禮》:檜用組乃筓。【註】檜讀與䯤同,書之異耳。沛國人謂反紒爲䯤。《廣韻》:䯤,同「鬠」。

注解

〔䯤〕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骨部

〔䯤〕字拼音是kuài,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會

〔䯤〕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kuài] ⑴ 古人用來束髮的骨器。⑵ 束髮。

国语辞典

两岸词典

翻译

boneware used to comb the hair, to bind the hair, (same as 鬠) hair tied in a knot for the mourning rites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投稿及网络搜集,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QQ:37996619(同微信)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